小米最近的发布会遭遇了意外,股价也受到了重创,这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期。发布会一开始,直播弹幕就出现了负面内容;结束后广告文本的瑕疵被放大,媒体广泛传播;许多大V博主表达了失望情绪,对产品和雷军的沟通方式提出了尖锐批评,并迅速引发舆论共鸣。这一切发生在小米业绩向好、各产品线稳步发展的背景下。
从行业研究的角度看,这次发布会其实完成得不错。雷军通过真实的故事还原了企业研发过程,讲述细致生动;战略发布上展示了公司的研发式进化、人才建设和『芯片』战略聚焦,展现了公司与五年前相比的巨大变化;表达方式客观谦卑,没有激发对立。但结果仍被称为“翻车”,主要在于对宏观环境判断的缺失。
从基本盘来看,根据Counterpoint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球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同比增长8%,创下历史新高。苹果以62%的份额领跑,小米排名第三,同比增长55%,增量主要来自中国。汽车和家电等业务进展也没有问题。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这不仅仅是小米面临的挑战,也是整个手机行业和科技消费电子产品面临的尴尬处境,可以称之为“品牌成就悬崖”现象。当社会环境和思潮发生变化时,成功品牌的长期路径会受到新需求的挑战,就像登顶后面临悬崖。
小米长期以来专注于年轻用户影响力打造,主要依靠雷军与用户的直接沟通。然而,过去五年经济环境变化巨大,传统米粉群体面临资产负债表压力,职场压力和就业压力挤压年轻人向上空间,短视频时代带来了新的青年人话语权崛起。小米延续了长期惯性,继续通过舆论影响感性人群,但这种方式在多方压力下失效了。
冲突性沟通和极致权利意识在年轻人群中成为主流。短视频打破了媒体权威性的平衡,年轻大V更在乎话语权的张扬表达和追捧,维权意识强且竞争激烈,导致“出格”批判成为常态。小米的支持者正在成为最挑剔、要求最高、话语权最强的人群,维护其品牌美誉度的成本空前提高。
为了避免类似风险,品牌需要刷新底层认知。首先,关注短视频舆论的本质,避免话题炒作。其次,认识到品牌在目前舆论场是弱势群体,尽量避免参与话题讨论。最后,强调科技领导力,推动科技向前、科技向善的责任。
传统品牌应从亲民化沟通转向专业化沟通,建立媒介缓冲区,减少话题性。例如,vivo的“听劝”标签化解了冲突性矛盾;OPPO避免附着任何话题;华为在思想领导力和科技领导力上突出;荣耀逐渐形成小清新风格;小米的品牌沟通方式仍然先进,但需调整策略。
苹果的品牌沟通也有可取之处,如很少介入纷争,赋予果粉超越舆论的性格,重视科技创新。中国手机企业的领导者应抓住讲科技创新这一点,适当配一些温和的故事,多讲国际化开疆拓土的故事,避免容易被争论的话题,保持大品牌超越纷争的气度。
小米的遭遇给全行业敲响了警钟,“专业且保守”的品牌策略以及坦诚适度的沟通正成为关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