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打压和围堵中国的政策,试图保持在技术等领域的领先地位。但中国不仅顶住了压力,还在能源等领域不断超越美国。随着美国的举措屡次适得其反,国内质疑声浪日益高涨,许多人对前景感到迷茫。
为鼓励美国人“竞争”,美国媒体开始“自我打气”。10月15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哈德逊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戴维·费斯的文章,他认为,过去几十年里的一系列决策失误已经让许多美国人感到疲惫和怀疑。如果美国想与中国竞争,需要先重拾信心。
文章提到,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里,美国采取了对抗性政策以遏制和打压中国。拜登政府上台后推翻了特朗普的许多政策,但在对华政策方向上基本没有改变。因此,当时有许多美国人认为两党在对华问题上形成共识,可能引发“新冷战”。
然而,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始后,美国政府并未表现出“新冷战”的姿态。过去九个月里,特朗普政府在TikTok等问题上采取了相对温和的立场,并且几乎没有遭到国会或公众的反对。这反映出整个美国都在重新思考对华政策。由于中美之间建立了深厚的社会经济联系,这种反思并不像许多人期望的那样顺利。
与此同时,美国人也开始自我反思。经过数十年的外交失误、战争失败、去工业化以及新冠疫情的冲击,美国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已被侵蚀。如今,美国人对国家实力、竞争力和道德产生了怀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对美国的全球力量投射。
费斯写道,美国正经历“怀疑、紧张和收缩”的时期。美国对中国的重新审视伴随着对自身的重新审视,后者又制约着前者,削弱了美国围绕共同目标团结、明确战略目标、作出艰难抉择、投入资源及维持努力的能力。
他宣称,在“怀疑和分裂”的环境中,美国需要重拾信心。一些爱国的创新者和投资者已经开始在武器、能源和先进制造等领域建立明确服务于美国利益的企业。同样需要在金融、媒体和学术界采取类似举措。
费斯承认,尽管美国自冷战以来长期在技术领域保持领先,但中国现在已经在能源等关键战略和商业领域超越美国。他认为,美国政策制定者需要放宽监管壁垒来推动『新能源』和工业发展,分析美国在哪些领域领先和落后,并与盟友合作寻求赶超中国。他还声称,美国领导人应专注于所谓“威慑中国”和“防止中国在战略性领域取得主导地位”的目标。
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频频对中国发出贸易威胁,先是扬言要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后又声称中国“故意不买”美国大豆是“经济敌对行为”,考虑停止进口中国食用油。不过,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特朗普并没有足够的“底牌”,并不会真的兑现这些威胁。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中美双方将举行更多会谈,“100%的关税不一定要发生,尽管上周宣布了这一消息,但双方关系仍保持良好。沟通渠道已重新开放,所以我们将拭目以待”。外界认为这是美国释放“缓和信号”的迹象。
对于特朗普在食用油贸易方面的威胁,彭博社发文称,美国主要从中国进口废食用油(UCO),但在中国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和美国挑起“关税战”后,中国对美国的UCO出口量已在过去半年里大幅下降,特朗普的威胁不太可能对市场产生明显影响。
前美国贸易官员布拉德·塞瑟表示:“从对所有中国商品征收100%关税,到对食用油进行有针对性的制裁?他绝对不会升级。”香港《南华早报》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称,特朗普素有发出强硬言论后退缩的惯例,因而被贴上了“TACO”的标签。事实上,特朗普高估了自己手中的筹码,而中方则在这场博弈中变得愈发自信。
对于美国持续出台对华限制和制裁措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美方持续出台一系列对华限制和制裁措施,严重损害中方利益。中方对此坚决反对。美方不仅没有反躬自省,反而以高关税相威胁,这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林剑重申,中方敦促美方尽快纠正错误做法,通过对话解决各自关切,妥善管控分歧,维护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也必将坚决采取相应措施,维护自身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