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迎来霜降节气,也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随着10月以来东部多地遭遇寒潮降温天气,人们纷纷感叹“直线入冬”。

面对严寒,有人拿出了取暖器,有人开启了空调制热模式,还有人提前使用了家里的自采暖壁挂炉。北方多个城市已经提前供暖,如山西长治市沁源县提前了半月之久。医院这样的场所更是提前一个月开始供暖。

昨日,河北保定降下鹅毛大雪。涞源县的邱女士表示,雪虽然停了,但温度依然很低。她决定今天拖出油汀采暖。北京的侯先生则在10月18日就开启了家里的壁挂炉,而去年他家是拖到11月底才开的。小区集中供暖的李女士则开启了几乎没用过的空调制热模式,电费让她感到压力。

据中国天气网,本月25日至26日,又将有冷空气影响西北地区、华北、东北地区、黄淮等地,导致北方大部地区未来7天气温都将低于常年同期正常水平。今年会不会是冷冬?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冬季我国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暖为主,但气温阶段性特征明显,冷暖起伏大。
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许小峰指出,近期北方确实偏冷,表现为近10日平均气温低于常年同期;但如果拉长到近30日,平均气温并没有偏冷,甚至偏暖。气候变化之下,气温波动性越来越大,大家在断崖式降温时感觉到特别冷。但从平均来说,气温是稳定乃至偏高的。
与寒潮一起提前到来的是供暖。吉林全省48个市县已全部开栓供热,较上采暖季平均提前3天。山西大同市于10月12日提前13天开始供暖,山西长治市沁源县于10月15日提前15天开始供暖,甘肃敦煌市于10月20日提前12天开始供暖。北京也督促各供热单位确保11月1日具备供暖条件。更南边的山东临沂市中心城区计划11月1日热态运行。
某些重点场所如医院也提前供暖,以保障心血管疾病患者和老年人的健康。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甘肃华池县中医医院等都宣布已开启供暖,均比官方集中供暖提前一个月左右。许小峰指出,提前供暖并不能与冷冬画等号,是否提前往往取决于供暖日前后短期的气温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