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澳大利亚空军一架P-8A反潜巡逻机非法入侵中国西沙领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组织兵力对其进行了坚决拦阻驱离。事件发生后,澳大利亚方面反应强烈。澳大利亚国防部在10月20日发表声明称,中国军机的行为“不安全且不专业,对飞机及其人员构成了危险”。国防部长马尔斯和外交部长黄英贤等澳政府高官也纷纷发表类似论调。

这不是澳大利亚军机第一次到南海挑衅并与中国军机发生摩擦。今年2月也发生过类似事件。澳大利亚不是南海问题的当事方,却不断派遣军机到南海蓄意挑衅和惹是生非,这背后反映了澳大利亚对南海问题的态度和对华政策的复杂心态。
澳大利亚的南海政策经历了从“远处旁观”到“积极介入”、从“保持中立”到“选边站队”的变化。冷战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澳大利亚对南海问题并无太多关注,也不愿对该问题作出带有明显倾向的表态。但这一立场在2016年前后发生了重大转变。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发展,澳大利亚对中国的疑虑不断加深,这种对中国防范和不信任的情绪在国内演化为炒作“中国渗透”的风波,在战略上则表现为对所谓“中国威胁”认知的强化,并认为中国在南海的“战略意图”令人担忧。2016年菲律宾单方面挑起的“南海仲裁案”直接引发澳大利亚南海政策的转变。所谓“仲裁”结果出炉后,时任澳大利亚外长毕晓普随即发表声明,“呼吁菲律宾和中国遵守该裁决,该裁决是最终裁决,对双方均有约束力”。此后,澳大利亚对南海问题的介入日益深入,包括派遣军机和军舰进行所谓“航行自由行动”,加强与菲律宾和越南等国的安全合作。
派遣军机和军舰到南海既体现澳大利亚对“航行自由行动”的支持,同时也表明澳大利亚对中国南海主张的不认可。尽管这些活动并不能对南海局势产生实际影响,但对澳大利亚来说有较大的象征意义,关乎其精心打造的“西方秩序和规则维护者”的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军机到南海侦察挑衅的行为并未随着中澳关系的修复而停止,甚至呈现出外交缓和与南海对峙并存的局面。在澳大利亚看来,由于中国在贸易上的巨大价值和在国际上的重要影响力,处理好对华关系是澳大利亚政府必须面对的课题。工党政府自2022年上台后一直致力于修复两国关系。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政府又想通过在南海的活动表明其并没有完全接受中国的政策主张,而且仍在很多问题上与中方存在严重分歧。
中美战略博弈不断加剧的态势和美国日益增大的战略压力,限制了澳大利亚的对外政策选择。因此,南海成为澳大利亚展示对美澳同盟忠诚的一个窗口。如今,美国视南海问题为实施对华遏制战略的抓手,在强化对南海问题介入的同时,也积极动员盟友伙伴在南海对中国进行联合施压。在这种情况下,澳大利亚通过在南海对美国的“航行自由活动”进行呼应,并与菲律宾强化安全合作,都是在向美国证明,澳不仅没有脱离美国的战略轨道,还是美国介入地区问题的“排头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