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小伙伴们刷小红书的时候都感觉到,好像一下子穿越到了国际村,没错,那些曾经活跃在TikTok上的歪果仁,因为字节跳动和美国那边的“小摩擦”,来了一场跨界“大迁徙”,在蛇年春节前夕纷纷涌入小红书!
在这个超级爱分享的小天地里,中美网友那是聊得热火朝天。这些外国小伙伴们不仅刷新了对中国的认知,还在海外刮起了一股“中国风”——学做中餐、梦想游遍中国、深挖中国历史民俗,这场交流不仅拓宽了中美两国人民的视野,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输出海外!
在这段时期,春节这个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成为了一个极好的文化输出窗口,能让全世界都能窥见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期的春节书单,我们精心挑选了8本好书,从舌尖上的中国、说走就走的中国游、悠悠中华历史长河,到充满中华特色的节俗文化,让读者全方位带你领略中国的魅力,让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到全世界,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体会文化自信!
中国味道
当我们在感受异国文化时,食物是最快速和直接的方式,可以从舌尖上的美味直击到我们的灵魂深处。
就像小红书上热议的“做中国菜”话题,缘起于一位墨西哥母亲想要为自己的自闭症儿子做亚洲的食物,热心的中国人将“西红柿炒鸡蛋”这道家常美味传授给了这位母亲,让她和儿子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体会到了“中国味道”带来的温暖和美好。
味的道
二毛
本书将《随园食单》中的隐藏佳肴进行解读,探寻今时“味”与旧日“道”之间的距离,向读者分享如何用诗意的眼光看待美食。
寻味中国:大食会
蔡澜
从潮汕美食到青岛腌蟹,从老北京胡同到香港老街,本书我们将跟随蔡澜先生追根溯源,寻味中国,来一场酣畅淋漓的舌尖上的中国之旅。
中国游记
经过中美网友的多日交流,很多谣言和刻板印象都不攻自破。而在一些人眼中的美国美好生活,在剥去遮掩的外衣后,也令人感到震惊。
很多人发现,美国人的工资看似较高,但是当扣除税收后,两国普通人的收入实际上相差无几。不仅如此,午餐贷、分期买菜、自行种菜违法等令人震惊的现象充斥在美国普通人的生活中。
美国网民也刷新了对中国的印象。中国物美价廉的蔬菜水果、方便快捷的餐饮外卖吸引了外国人的眼球,让他们对来到中国旅游和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渴望。
那么过去的外国人是怎么看中国的呢?早在TikTok网民云游中国之前,英国作家毛姆就记录过他在中国的旅行,美国人彼得·海斯勒也曾驾驶在中国乡村的道路上,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马可波罗行纪
[法]沙海昂 注
冯承钧 译
本书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将地大物博的中国向欧洲人作出报道的著作,是1298年威尼斯著名商人和冒险家马可·波罗撰写的其东游的沿途见闻,重点部分是关于中国的叙述。
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
[美]彼得·海斯勒
李雪顺 译
本书讲述了作者彼得·海斯勒七年间驾车漫游中国大陆,在真实的旅途和普通中国人的经历中追踪经济发展源头、展现中国变革的故事。
毛姆中国游记
[英]毛姆
张卿 译
本书由五十八篇随笔构成,毛姆用其特有的诙谐轻快的语言,以外国游客的身份描写了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为我们了解20世纪初期的中国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中华历史
除了生活的日常差异,随着文化理解的深入,外国网友与小红书“原住民”的交流,也从简单的“交猫税”逐渐延伸到了针对社会议题的探讨。
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区别,中美网友的思维方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然而跨越鸿沟的最好办法,就是向他人介绍自己国度的专属文化和历史。因此,不如一起来看看张宏杰对中国历史的解读,学习一下吕思勉文章中历史事件呈现的变迁规律。
张宏杰漫画简读中国史
张宏杰
本书作者张宏杰在书中将世界史和中国史并轨于同一个时空,将中华文明的重要历史事件用漫画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跳脱出单一视角的局限性,宏观且全面地洞悉历史规律。
白话中国历史常识
吕思勉
以史为基,可以通古今、观未来。史学家吕思勉用浅显通畅的语言,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倾注于一书之内,将人尽皆知的历史典故背后的深层逻辑与历史规律清晰地传达给读者,是一本观清历史变迁的上佳之选。
节俗文化
深刻清晰的历史脉络可以展现我们的文化魅力,通俗有趣的民俗习惯也能成为外国网友了解中国的途径。
在春节到来的时候,为了庆贺过去的一年,祈求未来的五谷丰登和人畜兴旺,我们会在家中贴年红、向亲友长辈拜年、祭祀祖先、放鞭炮和吃饺子。然而,这些习俗的具体由来是什么呢?中国传统节令又蕴含着哪些内容呢?打开下面的两本书籍,你就能更自信地向外国人宣传我们的民俗文化啦!
岁时节俗知多少
马大勇
Dodolog 绘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的节令之美,作者从四季节日的起源开始,详细叙述了节日中蕴含的农耕文明、传统美德和美术游艺,可以作为一本了解中国传统节令文化的内涵书籍来阅读。
新年风俗志
娄子匡
本书是民俗学泰斗娄子匡的成名之作,自面世伊始,就受到东西方学者们的称赞。本书客观记录了全中国的新年习俗和新年习惯,不仅让中国人了解了自己,也让西方了解了中国。
美国网友的分享行为也带动了欧洲网友的加入,沉浸在热火朝天的跨文化交流中,一些默默潜水几年的俄罗斯网民也悄悄地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各国民众积极地分享他们的美术和音乐作品,在展现多元文化的同时,也进行了文化的交融。让小红书从一个单一的中文社区变成了一个友好、开放的“赛博地球村”。
在中外文化的碰撞中,我们不难发现,原来交流的热切渴望一直根植于不同国度、不同文化的民众心中。而今,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借助自身力量和科技手段,把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开放包容的文化自信展现在外国友人面前,让各国携手并进,真正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
撰稿丨晴子
排版丨武浊
审核丨阿山哥
★
★ ★ ★
★
元阅读使用指南
1、注册流程:
通过图书馆挂载的专属H5链接进入“元阅读”,点击“我的”-“注册/登录”-“注册”,输入账号手机号等信息完成注册;
注意:高校用户请在注册前连接校园网,否则会提示“不在允许注册的IP范围内”,公图用户请在图书馆所在市/区县进行注册,否则会提示“不在允许注册的地理范围内”。注册完成后即可不受IP地址、地理位置等任何限制登录H5、PC、小程序、APP等各端畅读。
2、访问方式:
(1)手机H5或PC端:请使用图书馆专属链接访问;
(2)APP端:iOS用户请在APP Store, Android用户请在华为应用市场、小米应用商店、oppo软件商店、vivo应用商店、360手机助手等各大应用商店搜“元阅读”APP获得更好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