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仓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终端设备与信息采集技术的深化应用成为提升保障链路效能与战场响应速度的核心驱动力。
一、终端设备:向“智能前哨”跃迁
移动终端升级:新一代加固平板/PDA融合AI芯片,支持多模识别,可智能引导操作、自动识别物资异常,向“现场决策辅助”进化。
固定感知进化:智能摄像头、传感器阵列结合边缘计算,实现行为识别、异常事件主动预警,环境监控具备预测性调节与风险溯源能力,安全防护迈向“事前预防”。
监测精准化:高精度物联网传感器实时评估特殊物资状态,实现从“环境受控”到“状态可知”的跃升。
智能载具协同化:AGV/无人叉车通过集群智能调度,实现动态路径规划、多车协同与自主避障,升级为“半自主决策单元”。
二、信息采集技术:向“认知生成”深化
多模融合识别:深化条码、RFID(含抗金属标签)、计算机视觉融合,提升复杂环境下的识别准确率。
智能传感网络:基于5G/军用物联网/TSN构建低时延网络,结合AI驱动数据清洗,提供高效“纯净数据流”。
全域精确定位:融合北斗三代、UWB、蓝牙AoA/AoD及SLAM,实现厘米级室内外无缝定位与轨迹追踪,为流程优化提供时空洞察。
云边智能协同:增强边缘AI算力,实现本地实时决策;复杂任务上云训练,达成“边缘敏捷”与“云端智慧”统一。
三、深化融合:重塑保障模式
技术与设备融合引发系统性变革:
作业无人化/少人化:智能终端与载具协同,驱动高频作业高度自主,人力聚焦高价值任务。
库存全要素可知:从位置、数量可视深化至物资状态、环境微变、操作追溯的全面精准掌控,铸就“透明仓库”。
保障预测性自适应:基于实时与历史数据分析,精准预测消耗、故障风险,动态优化库存与方案,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见”的转型。
管理闭环自优化:全流程数据支撑仓储布局、流程再造、设备效能评估与风险预警(如维保),形成“感知-分析-决策-执行-评估”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