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级萌新们
欢迎来到重庆大学
这个夏天,与山城的风撞个满怀吧!
看楼宇叠翠藏诗意,听嘉陵江水流淌梦想。
教室为你亮起点点星光,绿茵场等你扬起青春衣角。
愿你在重庆大学的朝暮里,
解锁知识的密码,收获滚烫的热爱。
此刻起,我们都是 “重大人”,
新故事,从这里开篇!
(进入)
让我们一起听听校长想对大家说的话
亲爱的同学们:
当前,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AI)迅速发展,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面对技术浪潮下多样化的知识获取路径,我们为何仍需坚持深度阅读?答案就在于,阅读不仅是信息的输入,更是思想的淬炼过程。作为知识传承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阅读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在人工智能重塑知识生产与传播范式的今天,我们更应把握阅读的独特价值和时代意义,通过阅读感受文字承载的人类情感、思想碰撞的智慧火花、文化传承的精神血脉。希望同学们珍惜在重庆大学求学的这段宝贵时光,潜心读书、敏于求知,在墨香书页间探寻广阔天地,在快节奏中“慢”下来,在碎片化中“深”下去,以阅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以书香涵养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重庆大学校长 王树新
这份书单里,或许藏着解答青春困惑的箴言,或许藏着打开新世界大门的密码,等待我们去一一探寻。
2025
校长书单
01《习近平讲故事》
评论部 著
索书号:D2 2017 29
本书汇集了习近平总书记以生动语言娓娓道来的经典故事,涵盖了红色革命记忆、乡村振兴实践以及国际交往中的感人瞬间。读来宛如与总书记面对面交流,你会感受到他对初心使命的深刻理解与对人民情怀的真挚流露。每则故事在引用原文之外,还配有“延伸阅读”,用以丰富故事细节,还原故事语境,让读者更好地体悟故事背后的改革发展之道、大国外交之道、修身为人之道。
书中讲述的每一个故事,都在提醒我们心怀底线、勇于实践、善于反思。希望同学们通过阅读,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让故事成为你们青春岁月中的精神灯塔。
02《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
王立华 著
索书号:A7 2018 35
在《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一书中,作者王立华以深邃笔触,聚焦青年毛泽东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求学时光,深度剖析其思想探索与成长轨迹。通过史料鲜活展现出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宏志,磨砺品格、精进思想的历程。书中巧妙串联起毛泽东青年时代的阅读、社会及革命实践,清晰勾勒出其思想体系的形成脉络,并将视角延伸至新中国成立后的伟大实践,完整呈现精神传承的全貌。
青年毛泽东“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的成长之路,为当代青年树立起将个人理想深植家国情怀的典范。它深入探讨青年群体在志向确立、价值观塑造、实践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困惑,于多元文化激荡的当下,有力引导青年于时代浪潮中找准人生定位,凭借“敢为天下先”的胆魄与智慧直面挑战。希望借此书激励同学们勇担家国使命,借历史眼光与创新思维,奔赴灿烂未来。
03《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美) 托马斯·索维尔 著
索书号:F01 2018 53
经济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本书是一本出版50年、迄今已更新13版仍长销不衰的经济学通识经典。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中,作者以独特视角阐释经济原理。这本书并非晦涩理论的堆砌,而是从生活实例出发,让你看到经济学思维如何贯穿日常决策。从买卖中的供需考量,到职业选择里的机会成本权衡,它揭示了经济逻辑对生活的深刻影响。
本书既是进入社会科学领域的入门读物,也是一把洞察复杂问题的“万能钥匙”。书中的思维框架将帮助同学们在学业与未来职业道路上,更加理性分析问题、有效解决问题,为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批判性思考能力的新时代青年奠定坚实基础。
04《呼兰河传》
萧红 著
索书号:I246 2023 14
作者以东北小城呼兰河为背景,通过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展现了20世纪初中国乡土社会的风貌与人民生活的悲欢。萧红以细腻笔触勾勒东北小城画卷,看似琐碎的日常,暗藏对人性、社会的深刻洞察。那些呼兰河畔的悲欢离合,既承载着时代沧桑,也蕴含着对生命的悲悯与思考。
书中朴素的语言、细腻的笔触,将乡村妇孺、老人孩童、小商小贩的喜怒哀乐生动呈现,让人感受到时代与地域带来的限制与压抑,也体会到坚韧与温情并存的生命力量。希望同学们在阅读中学会关注普通人的命运,理解社会的多元与复杂,从而在未来学术道路或社会实践中踔厉奋发、不忘初心。
05《井中之城》
刘洋 著
索书号:I247 2023 444
《井中之城》是重庆大学中文系刘洋老师创作的一部科幻长篇小说。该作获第十五届华语科幻星云奖金奖、第二届科幻星球奖等多项荣誉。小说以快递员张亮调查天海花园小区异常包裹为开端,逐步揭露由二维生物构建的原子级虚拟城市“井中之城”。通过主人公被迫参与的骰子游戏,作品探讨虚拟与现实界限的消融、技术异化下的生存困境及永生骗局悖论,借量子物理规则隐喻当代社会控制机制。书中“井壁”“升仙台”等设定映射现实枷锁,结合悬疑叙事与科学思辨,展现元宇宙语境中人类身份认知的危机。
希望同学们在阅读此书时,既能沉浸于精彩的科幻叙事,又能从中汲取思辨力量,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保持对现实与虚拟的清醒认知,在大学的知识海洋中,不断探索科学与人文交融的无限可能。
06《中国通史》
吕思勉 著
索书号:K20 2025 1
这部《中国通史》是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成为“孤岛”的时候,吕思勉先生为适应当时大学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是一部贯通古今的历史长卷,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密码与精神血脉。它以宏大的叙事勾勒朝代兴衰,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历史人物,在治乱更替中揭示发展规律,在文化传承里彰显民族智慧。
书中通过纵横对比、多维解读,揭示了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阶段应对内忧外患、推进制度变革与文化融合的智慧路径。读史使人明智,知往方能鉴来。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要学会从历史经验中汲取力量,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复兴紧密相连,以史为镜、面向未来,做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07《四时之外》
朱良志 著
索书号:J0-0 2023 19
中国艺术重视生命境界的创造,追求形式之外的意趣,要在变化表相中表现不变的精神,时间性超越便是艺术家最为重视的途径之一。“四时之外”四字,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灵魂,也是造成中西艺术内在差异的本质方面。中国艺术在时间超越中体现出独特的历史感、人生感和宇宙感。
朱良志教授这本新著主要是从时间和历史入手,来讨论中国艺术的发展和核心观念的形成,发掘中国艺术在时间超越中所体现的独特的历史感、人生感和宇宙感。希望同学们翻阅此书,体味“自然而然”的生活之美,学会在纷繁中保留一片诗意田园,守护多维度的自我。
08《存在与时间》
(德) 海德格尔 著
索书号:B0 2019 42
海德格尔哲学是从人的存在——此在入手,在对“存在”的追问中达到存在的意义的澄明。他在对人的存在状况的分析中为现代人的根本情绪提供了一种把非理性的东西理性化了的形而上学的解释。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所奠基的存在哲学无论在研究宗旨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意味着西方哲学的一次重大转变。
书中打破传统哲学对 “存在” 的抽象化认知,引导读者从个体的生存体验出发,思考 “人如何存在”“存在的意义为何” 等根本问题,既展现了哲学思辨的深邃性,也蕴含着对生命本质的终极关怀。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既能以哲学视角观照科学研究的本质,也能在忙碌的大学时光中保持对自我存在的清醒认知。
09《可能性的艺术》
刘瑜 著
索书号:D0 2022 36
一个和平“爆发”的年代?历史“终结论”的终结?国家能力从何而来?文明的冲突是一个过时的预言?面对林林总总的政治问题,作者带领我们以一种比较的视角,在民主问责和国家能力两个政治比较的核心维度下,建立起观察的参照系,将不同体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纳入比较的视野,去分析我们的时代背景和全球化进程,讨论不同国家的政治转型与国家能力,以及文化和经济对政治变迁的影响。
“政治是可能性的艺术。”当我们将面对的政治现实当作一万种可能性之一来对待时,就能从此时此地抽离,获得一种俯瞰的视角,进而再聚焦定位现实,在浩瀚的可能性中理解我们自身。希望同学们能在字里行间感受思想碰撞的火花,在对多元 “可能性” 的探索中,实现认知的突破与思维的跃迁。
10《未来呼啸而来》
(加)彼得·戴曼迪斯(加)史蒂芬·科特勒 著
索书号:F06 2025 2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借助阅读筑牢认知的深厚根基、拓展思维的广阔边界,已然成为当代青年亟待破解的关键课题。《未来呼啸而来》凭借跨学科的独特视角,深入且系统地剖析了量子计算、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九大指数型技术的交融趋势,清晰揭示出它们对教育、医疗、能源等众多领域将产生的颠覆性影响。书中既有对科技前沿走向的理性推演,又不乏对人文价值内核的深刻叩问,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相结合”理念不谋而合。
这本书启示我们一方面要依靠传统阅读涵养人文底蕴,在纸质书页间沉浸式思考,从而培育批判性思维;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数字工具拓宽知识版图。我们倡导“思辨型阅读”,鼓励同学们既在实验室中探寻基因编辑背后的技术伦理,也在图书馆内品味人文经典所蕴含的处世智慧。期望这本书能助力青年学子精准锚定时代坐标,坚守阅读初心,拥抱智能文明的崭新时代。
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起来吧~(通过索书号到图书馆借阅书籍)
如果你想以书为媒介,与未来的同学来一场不期而遇的话,那就一定不能错过文末互动哟~
互动活动
01.分享你最pick的书
即日起至9月1日,
在评论区分享你最pick的书籍,
分享你的阅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