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英文名称:cyclo (RGDfA),全称 Cyclic Arg-Gly-Asp-Phe-Ala peptide。
- 中文名称:环(精氨酸 - 甘氨酸 - 天冬氨酸 - 苯丙氨酸 - 丙氨酸)多肽。
- 氨基酸序列:由精氨酸(Arg)、甘氨酸(Gly)、天冬氨酸(Asp)、苯丙氨酸(Phe)、丙氨酸(Ala)组成。
- 单字母序列:c (RGDfA),其中 “c” 表示环状结构,具体为:R-G-D-F-A(环状连接)。
- 三字母序列:c (Arg-Gly-Asp-Phe-Ala),同样以环状结构存在。
- 分子量:约 569.64 Da(具体数值可能因计算方式略有差异)。
- 分子式:C₂₆H₃₉N₇O₉(基于氨基酸组成推导,需注意环状结构可能涉及肽键形成时的脱水缩合)。
- 等电点(pI):约 6.5-7.0(取决于氨基酸侧链解离基团,精氨酸侧链呈碱性,天冬氨酸侧链呈酸性,环状结构可能影响解离平衡)。
- 供应商:上海楚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结构特点
cyclo (RGDfA) 是一种环状五肽,通过肽键将 C 端与 N 端连接形成闭合环结构。其核心序列包含 RGD(Arg-Gly-Asp) motif,这是整合素(integrin)结合的经典识别位点。苯丙氨酸(Phe)和丙氨酸(Ala)位于 RGD 序列的 C 端,其中苯丙氨酸的芳香环结构可能增强与受体的疏水相互作用,而丙氨酸的侧链较小,有助于环状结构的刚性和稳定性。环状结构相比线性肽更能抵抗蛋白酶降解,提高体内稳定性。
理化性质
- 溶解性:易溶于水、 DMSO 等极性溶剂,因含有多个极性基团(如精氨酸的胍基、天冬氨酸的羧基)。
- 稳定性:环状结构使其对蛋白酶的降解耐受性高于线性 RGD 肽,半衰期更长;在中性 pH 条件下较稳定,但强酸或强碱环境可能导致肽键水解。
- 极性与电荷:分子中含有带正电的精氨酸和带负电的天冬氨酸,整体电荷状态随 pH 变化,接近等电点时溶解度降低。
作用机理
cyclo (RGDfA) 的核心作用基于 RGD motif 与整合素受体的结合,尤其是 αvβ3、αvβ5 等整合素亚型,这些受体在血管内皮细胞、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通过竞争性结合整合素,该多肽可抑制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如纤维连接蛋白)的黏附,从而阻断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此外,其环状结构增强了与受体的亲和力,相比线性肽具有更高的结合效率。
研究历程
RGD 肽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科学家发现 RGD 序列是纤维连接蛋白中整合素结合的关键位点。随后,环状 RGD 肽因其稳定性和高亲和力成为研究热点。cyclo (RGDfA) 作为 RGD 肽的衍生物,其设计旨在优化整合素结合活性和药代动力学性质。早期研究聚焦于其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近年来更多研究探索其作为靶向载体,与造影剂或药物偶联用于肿瘤诊断和治疗(如 PET 成像或化疗药物递送)。
相关多肽
- cyclo(RGDfK):将 cyclo (RGDfA) 中的丙氨酸(Ala)替换为赖氨酸(Lys),增加了一个正电荷基团,可能增强与带负电靶点的相互作用,CAS 号 188968-51-6。
- c(RGDyK):序列为环(Arg-Gly-Asp-Tyr-Lys),酪氨酸(Tyr)的引入可作为标记位点(如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用于分子影像研究。
- 线性 RGD 肽(如 RGD-4C):线性结构,亲和力和稳定性低于环状肽,但合成更简单,常用于基础机制研究。
相关文献
- Ruoslahti, E. "RGD and other recognition sequences for integrins". Annual Review of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1996, 12: 697-715.
所有产品仅用作实验室科学研究,不为任何个人用途提供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