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巴黎航展,法国空客得到170亿大单,首日展览当天我国的大飞机在订单方面颗粒无收,于是外媒马上急不可耐又要唱衰,中国的国产大飞机是组装机,难以获得世界航司的认可等等,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呢?
在航展上我国的国产大飞机遇冷,其实有迹可循,毕竟此前欧洲适航证认证方表示今年是没有西方获批相关手续,甚至要拖延三年甚至更久之后,这也给其他国家传递一个信号,中国的国产飞机,要想执飞国际航线,还要等待一段较久的时间。
很多国家的航空公司,都很精明,在具体参数价格对比一下,就知道中国的国产大飞机,具有高端的质量,可靠的售后,无论安全性能还是乘坐体验,都是很好的可选机型,但是奈何要看看西方脸色行事,毕竟欧盟也是要俯仰由人,那就是看美国的态度。美国要做出明确反对的事情,欧盟也不敢对抗,被美国收拾狠了的欧洲,也是开始一定程度的摆烂,打不过就顺其自然,也是无奈之举。
其他国家更是没有抗衡的底气了,从财力武力都比不过,何必自找麻烦。
大的基调就看出美国和欧盟都在忌惮中国的国产飞机涌入国际航空市场,那么其他国家的航司,要采购中国的客机,肯定要权衡一番,不想因为购买飞机得罪西方,被穿小鞋找麻烦的话,就太亏了。
因此在巴黎航展首日,我国的C919没有签署新的订单,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西方的打压,就完全堵住我国的国产飞机市场所有的路。
在综合对比价格成本和性能的前提下,还有一些国家表示浓厚的兴趣,也有一些需要采购几十架,百架飞机换新和扩充航线的航司,要认真思考到底如何选择。
在保障同样质量,甚至售后和质量更优的前提下,还能实现成本节约的额度非常可观,中国的大飞机,竞争力实际上是很强的。只不过西方打压的态度过于明显,一些国家和航司都要忌惮和小心翼翼应对,生怕惹到麻烦。因此巴黎航展上,我国的大飞机没有出现很火热的场景,也是在预料之中。
再有西方一直都在想法找出攻击我国产飞机的借口,比如说是组装机,内部零部件都是超过一半进口,只有外观的材料是中国国产的,类似这样的说法,也让很多网友感到担忧,生怕西方的零部件比率过大,就像现在美国断供发动机一样,对我国的飞机国产进程,造成重要的影响。
其实航展之前,美国就公开表示暂停对中国提供航空发动机,公然违约的行径,也加大了不安感,让很多国家都在谨慎考虑,是否会因为其他变数,导致订购的飞机无法正常交付。这些外部的干扰,一定程度影响其他国家的选择,对我国的飞机走出国门,参与世界竞争,还是有着一定的影响。
其实在国际上仅有几个国家的航空制造公司,能够生产大型的民航客机,而且大飞机的繁多部件,都能百分百国产的,几乎没有。就连规模最大的空客和波音公司,一些部件和材料都需要进口解决。因此过于纠结国产飞机的部件进口问题,是过分焦虑了。
再者说我国的国产大飞机,还不急于参与国际竞争,因为要解决量产的稳定提升问题,现在年交付量才十多架,已经在手里握着的订单总量都超过1400架,先把这些订单总体完成之后,我国的大飞机生产线不断经过完善和改良,实现更稳定的优质产能之后,再去考虑如何增加外部的订单,也不晚。
因此现在不急于订单的事情,就算最坏的打算,我国自己的飞机换新和增加数量的缺口,高达近8000架,这些订单都交付给C919的话,也够忙活十年时间了,在这期间,外部的变化会出现,适航证问题,迟早会得到解决,毕竟西方也不是单独的个体,也需要整个世界贸易环境协同,因此到时经过综合形势的推动,会有不同的局面出现。
外部唱衰我国的大飞机,实际上还是因为看到中国国产飞机的竞争力,越发强大,感到有所威胁,才会因为紧张而过度关注。
实际上中国的航空工业进展速度,也是创造了行业奇迹,毕竟按照西方的发展速度,我国要想打造出国产飞机,至少还要等上几十年才能实现,没想到这么快就突破了技术和材料等诸多阻拦,证明中国的航空科技还会稳定提高。未来的综合实力,也将会进一步地提升,参与世界航空竞争的潜质也会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