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硬盘凭借其紧凑体型与高速传输特性,已逐步取代机械硬盘成为主流装机标配。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固态硬盘产品已形成明显性能梯度,其中采用PCIe 4.0通道与NVMe 2.0协议的中高端型号,理论顺序读取速度接近7500MB/s大关,这一性能使其在高性能PC中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游戏玩家借此可实现游戏的秒级场景加载,影视创作者则能突破4K/8K素材传输瓶颈,大幅提升创作效率。
当前固态硬盘市场中,奥睿科冰甲列凭借采用长江存储TLC 3D NAND闪存颗粒,搭配联芸新一代MAP1602A主控芯片,轻松实现将近7500MB/s传输速度。值得关注的是其采用的冰甲散热设计,通过蒸发冷却技术实现持续循环散热,确保固态硬盘稳定高性能输出。另外,该固态硬盘在提供5年质保的同时,将1TB版本价格锚定在500元价位段,真正实现了“鱼与熊掌”的兼顾。
产品参数
容量:可选1TB或2TB
接口:M.2 PCIe 4.0
协议:NVMe 2.0
读取速度:7450MB/s
写入速度:6600MB/s
主控型号:联芸MAP1602A
颗粒类型:TLC 3D NAND Flash(WDS)
缓存容量:无缓存
质保时间:5年
TBW:600TBW(2TB:1200TBW)
参考价格:579元(1TB)
体积小巧采用水凝冰甲被动散热由于市面上很多两三百元的低端入门级固态硬盘传输速度较低,因此这类产品只是一块裸露的PCB,外部没有散热模块。不过当传输速度超过7000MB/s,高速写入或读取数据时,固态硬盘会有明显的发热,如果没有及时降温,就会导致过热降速,因此散热模组就成了标配,这类配备了散热模组的固态硬盘通常价格也会略高一些。
奥睿科冰甲系列提供了512GB、1TB、2TB和4TB共4个不同容量版本,目前在售的有1TB和2TB版本,价格分别为579元和929元,MC评测室拿到的是1TB版本。这两个容量版本除了随机读取和写入速度以及TBW容量不同外,其他均完全相同。它采用2280(80mm长、22mm宽)规格的机身设计,在搭配散热模组后的厚度也仅为14.5mm,可兼容各类主板。同时,它的重量也仅38.8g,非常轻巧。另外,为了方便用户安装,这款固态硬盘还附赠有1把小型螺丝刀和1颗固定螺丝。
▲整体重量为38.8g
▲带散热模组的整体厚度为14.5mm
▲附带有一把螺丝刀和一颗固定螺丝
我们知道,硬盘在读写数据时颗粒会出现发热现象,为了给Ice Armor冰甲1TB提供良好的散热,奥睿科采用了全覆盖的散热模组。散热模组的外部表面应用了自吸水水凝胶,通过仿生散热,水分子遇热会蒸发从而带走热量,从而实现被动散热。它使用的是航天器蒸发冷却技术,也就是利用“蒸发-冷凝”过程实现循环持续散热。另外,该散热设计还能通过仿生发汗自适应调节,根据温度自适应调节,温度越高蒸发速度越快。从而实现快速导出内部热量,避免出现过热降速问题。
▲散热模组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有导流凹槽,方便机箱内的风道带走热量。
奥睿科冰甲固态硬盘1TB的散热模组设计得比较有意思,模组外观呈工字钢样式,并且分为上下两层。其中,下面一层采用了多条导流凹槽,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与机箱风道形成协同效应,从而提升被动散热效率。上层覆盖的相变水凝胶则可以在持续高负载场景下通过固气相变过程高效吸收导热模组的热量,形成循环散热。相比传统单层散热片,这种立体化散热方案可为高速读写场景提供可靠的持续性能保障。
采用长江存储3D TLC颗粒与联芸MAP1602A主控我们将奥睿科冰甲固态硬盘1TB拆解后可以看到,它采用了长江存储原厂TLC颗粒和联芸MAP1602A主控芯片。其中,TLC颗粒型号为“YMN0ATF1B1HPAD”,可以看到PCB上一共有4个NAND Die槽位,有2个是空位,呈间隔分布,每个颗粒拥有512GB。另外,从该颗粒上的数字来看,它的生产日期为2024年第53周,也就是12月底。该颗粒基于长江存储晶栈Xtacking 3.0架构和3D NAND技术,拥有2400MT/s的单颗芯片接口速度,与上一代相比,速度提升50%,能够让产品的性能、密度和耐久度得到全面提升,同时还采用DRAM-Less无缓存结构。在传统3D NAND架构中,外围CMOS控制电路占据芯片约20%~30%的有效面积,这种平面布局方式客观上制约了存储单元的堆叠效率。长江存储自研的Xtacking架构可实现在两片独立的晶圆上加工外围电路和存储单元,这样有利于选择更先进的逻辑工艺,从而让NAND获取更高的I/O接口速度及更多的操作功能。当两片晶圆各自完工后,创新的晶栈Xtacking技术只需一个处理步骤即可通过数十亿根垂直互联通道(VIA)将两片晶圆键合,合二为一。随后,通过将外围电路精准转移至存储阵列上方进行立体集成,这种三维堆叠设计使晶圆有效利用面积提升25%以上,在相同物理尺寸下可容纳更多存储单元。采用Xtacking技术的3D NAND晶圆单位面积容量较传统架构大幅提升,同时保持了优异的电气特性与制造良率,为消费级存储产品实现更高容量、更小体积的突破性进展奠定了底层技术基础。
固态硬盘的颗粒只是影响性能的原因之一,主控单元也很重要。Ice Armor冰甲1TB采用的是联芸MAP1602A主控方案,该主控推出有一段时间了,比较成熟可靠。该方案是联芸第三代PCIe(NVMe)主控芯片,根据联芸官方资料,MAP1602A主控采用4通道无外置缓存设计,基于12nm制造工艺,支持PCIe Gen4x4 NVMe 2.0接口技术标准,采用ARM R5高性能芯片内核,内嵌联芸自主研发的第三代Agile ECC(4K LDPC)纠错技术、Agile Zip数据压缩技术、硬件RAID5/6 及E2E数据保护技术并搭载联芸科技最新的超低功耗SoC芯片架构设计技术与NAND接口高性能自适配技术(无须超频即可达到2400MT/s),哪怕是没有DRAM缓存也能释放出“满血”PCIe 4.0性能。对于该主控的性能,我们将在后面进行测试。
▲联芸MAP1602A主控方案的特性
值得一提的是,奥睿科冰甲固态硬盘1TB本身硬件方面并没有设计独立缓存,而是采用了SLC Cache+HMB内存缓冲技术。这项技术通过在固态硬盘中将一部分闪存颗粒模拟为SLC缓存来使用,显著提高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和响应速度。同时,通过智能算法优化数据的写入和读取顺序,减少数据的频繁写入,延长闪存的使用寿命。这里有一个关键词值得“敲黑板”—“部分闪存”,是的,如果连续写入的容量到达“部分闪存”容量的上限后,那么读写速度就会降到原本TLC闪存(NAND Flash)的数值,现在市面上很多不带DRAM Cache的固态硬盘,所标示的读写速度基本上都是使用SLC缓存功能下所测得的数据。
▲搭载了长江存储原厂TLC颗粒,型号为“YMN0ATF1B1HPAD”。
▲长江存储TLC颗粒基于晶栈Xtacking 3.0架构和3D NAND技术
奥睿科冰甲固态硬盘1TB与长江存储旗下的致态TiPlus7100采用的是相同的方案,并且定价也基本相同,不过Ice Armor冰甲配置有更强的导热装甲,理论上散热性能会更好。此外,在质保方面,奥睿科冰甲固态硬盘全系产品提供长达5年的质保期。要知道许多同类型且价格更高的产品大多也只提供仅3年质保期,这也说明了奥睿科对其产品质量的自信。
我们这样测试接下来,我们在以酷睿i9-14900K处理器、ROG MAXIMUS Z790 DARK HERO主板以及奥睿科驰刃系列32GB(16GB×2)内存为主要硬件的平台上,对奥睿科冰甲固态硬盘1TB进行了详细测试。测试中我们不仅采用了CrystalDiskMark、AS SSD BENCHMARK这类基准软件测试了奥睿科冰甲固态硬盘1TB的基准性能,还通过PCMark10、《最终幻想14》考验了这款产品在软件、游戏应用中的表现。奥睿科冰甲固态硬盘1TB对主板的兼容性很好,尽管ROG MAXIMUS Z790 DARK HERO主板上覆盖有大面积的散热模组,但安装在靠近主板散热模组处的M.2插槽上丝毫不受影响。另外,为了确保发挥出奥睿科冰甲固态硬盘1TB的最大性能,我们将其安装在直连处理器的M.2插槽位上,并且该插槽支持PCIe 5.0 x4规格,比其他4个PCIe 4.0 x4插槽的规格更高。
测试平台
主板:ROG MAXIMUS Z790 DARK HERO
处理器:酷睿i9-14900K
内存:DDR5 7200 16GB×2
硬盘:奥睿科冰甲固态硬盘1TB
显卡:处理器核显
电源:安耐美REVOLUTION D.F.X 1650W
操系统:Windows 11
基准性能测试传输速度接近7500MB/s我们首先通过CrystalDiskMark、AS SSD BENCHMARK以及Anvil's Storage Utilities三款基准软件测试奥睿科冰甲固态硬盘1TB的性能。
基准软件默认1GB容量测试
奥睿科冰甲固态硬盘1TB在默认1GB容量测试中的性能表现比较出色。根据CrystalDiskMark测试结果显示,其连续读取速度达到了7424.14MB/s,跟标称值7450MB/s非常接近,差值不到1%。另外,连续写入速度也达到了5197.69MB/s,相比那些最高传输速度仅有2000MB/s~3000MB/s的固态硬盘,明显更为出色。
▲CrystalDiskMark测试结果显示,奥睿科冰甲固态硬盘冰甲1TB连续读取速度达到了7424.14MB/s,跟标称值7450MB/s非常接近,差值不到1%。
这款固态硬盘在处理单个大容量文件时表现出色,特别是在读写ISO、视频类文件以及压缩文件等方面。其高速的读取和写入速度保证了用户可以快速地进行文件的传输和存储。无论是处理大型视频文件,还是解压缩压缩包,奥睿科冰甲固态硬盘1TB都能够提供出色的性能和效率。
除了CrystalDiskMark测试外,奥睿科冰甲固态硬盘1TB在AS SSD Benchmark和Anvil’s Storage Utilities测试中也有出色的表现。相比普通低端固态硬盘,其性能表现更加突出。一般而言,普通固态硬盘在AS SSD Benchmark测试中的评分通常在7000分以内,而Anvil’s Storage Utilities的测试得分在20000分以内。然而,奥睿科冰甲固态硬盘1TB在这两个测试软件中的评分分别达到了8498和22354,评分明显高出一大截。
▲该固态硬盘在AS SSD Benchmark中的评分达到了8498分
基准软件最大容量测试
奥睿科冰甲固态硬盘1TB即使在最大容量下,其性能依旧亮眼。根据CrystalDiskMark测试结果显示,奥睿科冰甲固态硬盘1TB在最高64GB容量下的连续读取速度达到了6971.74MB/s,写入速度则达到了4841.8MB/s。这与1GB容量数据下的测试成绩相比,降幅并不是特别大,说明其表现稳定可靠。无论是处理大容量文件还是小文件,奥睿科冰甲固态硬盘1TB都能够提供出色的读写速度,确保用户能够快速地进行文件的传输和存储。
▲在Anvil’s Storage Utilities中的评分达到了22354分
除了CrystalDiskMark测试,奥睿科冰甲固态硬盘1TB在AS SSD Benchmark(10GB)和Anvil’s Storage Utilities(32GB)的测试中也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在AS SSD Benchmark测试中,奥睿科冰甲固态硬盘1TB的得分接近7000分。在Anvil’s Storage Utilities的测试中,奥睿科冰甲固态硬盘1TB的得分更是超过了16000分,再次证明了其出色的表现。
▲CrystalDiskMark测试结果显示,奥睿科冰甲固态硬盘1TB在最高64GB容量下的连续读取速度达到了6971.74MB/s,写入速度则达到了4841.8MB/s,与1GB容量数据下的测试成绩相比降幅并不是特别大,说明其表现稳定可靠。
▲在AS SSD Benchmark最大容量下的评分达到了6951分
▲在Anvil’s Storage Utilities最大容量下的评分达到了16084.51分
应用与游戏测试在针对日常办公及专业创作场景的PCMark 10综合存储基准测试中,奥睿科冰甲固态硬盘1TB展现出不错的性能水平,该测试系统通过模拟真实工作负载对存储设备进行全方位压力验证,涵盖操作系统级验证(Windows 10全流程启动测试)、专业创作场景(Adobe全家桶Premiere Pro/Lightroom/After Effects/Photoshop/Illustrator应用启动、素材加载及工程文件读写)、生产力工具软件(Office办公套件Excel/PowerPoint与InDesign排版软件的密集型读写操作)以及大文件传输验证(ISO系统镜像与高分辨率JPEG图片集的高速拷贝测试)共四类不同的应用场景,测试结果通过几何平均算法综合计算每项测试的传输速度与访问时间得出,最终奥睿科冰甲固态硬盘1TB以3395分的总分达到优秀的水平,其538.62MB/s的传输带宽表现不仅明显优于3100分档位的普通主打高性价比的PCIe 4.0固态硬盘,更与3400分段位的高端PCIe 4.0产品形成直接竞争关系,也就是说该固态硬盘在实际办公套件、专业创作软件及系统级应用中均可提供更快的任务响应速度与更流畅的操作体验。
▲在PCMark 10中的存储性能分数为3395,传输带宽为538.62MB/s。
在游戏启动和载入性能实测环节,我们选取了《最终幻想14:晓月之终途》与《最终幻想14:黄金的遗产》两款游戏的基准测试程序对奥睿科冰甲固态硬盘1TB进行载入过程测试。测试数据显示,在标准配置下这两款游戏的场景加载耗时分别为6.756秒和6.501秒,较传统入门级固态硬盘(平均加载时间约10秒)缩短约15%。这一性能提升对于追求即时响应的游戏用户而言具有很大的意义—无论是角色切换、副本进入还是地图切换等高频载入场景,均可有效压缩等待时间,帮助玩家更快进入游戏。值得注意的是,测试结果在不同硬件平台和系统优化策略下可能存在1秒内的浮动范围,但奥睿科冰甲固态硬盘1TB的整体性能优势还是比较明显。
▲使用奥睿科冰甲固态硬盘1TB在游戏《最终幻想14:黄金的遗产》中的场景总载入时间为6.501s
▲奥睿科冰甲固态硬盘1TB在游戏《最终幻想14:晓月之终途》中的场景总载入时间为6.756s
工作温度测试对于固态硬盘这类精密存储设备而言,长期运行的稳定性与温控表现才是衡量产品是否优秀的关键。以前市场曾出现部分PCIe 4.0固态硬盘虽然峰值传输速率达标,但持续高负载运行时主控芯片与NAND闪存颗粒积热严重,触发温度墙导致降频,既影响持续读写性能释放,更因高温对颗粒寿命及数据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为了测试奥睿科冰甲固态硬盘1TB的散热性能,我们采用TxBench软件进行全盘写入测试。该测试通过持续填充SLC缓存并直接作用于NAND闪存阵列,能真实反映产品在高负载场景下的散热性能。同时,相较于日常读取操作,持续写入操作需要主控芯片执行更复杂的ECC纠错计算与闪存编程操作,功耗增幅更大,由此产生的废热对散热模组设计提出更高要求。
▲在TxBENCH中的读写速度分别达到了7408.498MB/s和5354.173MB/s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通过CrystalDiskInfo软件监测固态硬盘内部温度,同时使用FLIR热成像仪探测其外壳温度。在室温约28℃的测试环境中,经过约30分钟的全盘写入操作后,我们通过CrystalDiskInfo观察到奥睿科冰甲固态硬盘1TB的内部温度稳定在58℃,也就是说它的温升只有30K,这样的温度表现已经领先于很多同级产品。另外,借助FLIR热成像仪探测到该固态硬盘外部最高温度大部分区域只有47℃左右,只有靠近插槽处的温度达到了48℃。由此可见,这款固态硬盘的“冰甲”散热模组的确有很强的散热能力。
▲奥睿科冰甲固态硬盘1TB全盘写入1TB容量后的内部温度为58℃
▲奥睿科冰甲固态硬盘1TB全盘写入1TB容量后的外部散热装甲最高温度为48℃
写在最后通过以上的测试,可以看到奥睿科冰甲固态硬盘1TB的性能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在基准测试中,它最高拥有将近7500MB/s的传输速度。同时PCMark 10完整系统盘性能测试、3DMark存储性能测试得分也双双达到3400分以上,再加上低发热量,以及在实际应用中所呈现出来的高速游戏载入速度,让奥睿科冰甲固态硬盘1TB拥有良好的性能表现。特别是它通过搭配更强的散热模组,让其在进行重度读写任务时发热量得到很好地控制,不会因为过热导致降速问题。此外,该固态硬盘还提供了5年质保,让用户可以放心使用。同时,1TB版579元的价格虽然比普通同级别产品略高,但是它通过配备更强的散热模组,能够让性能更加稳定、持久地发挥。在我看来,该固态硬盘非常适合游戏玩家、专业创作者以及搭建本地大模型的用户使用,这类用户对稳定性要求更高,而奥睿科冰甲固态硬盘1TB正好能满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