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6 月 30 日,三星电子移动业务供应链布局出现重要调整。据韩媒 Dealsite 独家披露,三星 Galaxy S25 系列智能手机在核心零部件 LPDDR5X DRAM 的采购上,打破了以往以自研供应为主的惯例,美光科技成为最大供应商,这一变动背后折射出半导体制造环节的技术博弈与成本考量。
供应链格局生变:美光拿下六成份额
三星移动体验(MX)事业部在 Galaxy S25 系列的内存配置上,将美光 LPDDR5X 的采用比例提升至 60%,而三星设备解决方案(DS)事业部的自研产品仅保留 40% 供应份额。这一数据与产品上市初期的供应结构基本一致,颠覆了业内此前关于 "DS 事业部将获得主要份额" 的预测。
关键数据对比:
- 美光供应占比:60%(约合 1200 万颗芯片)
- 三星自研占比:40%(约 800 万颗芯片)
- 数据处理速度:需满足 9.6Gbps 技术规范
技术指标与供应瓶颈:良率不足成自研芯片短板
业内人士指出,三星 DS 事业部的 LPDDR5X 产品在量产上面临双重挑战:
- 良率困境:当前量产良率不足 75%,大规模生产将导致单颗芯片成本上升约 18%
- 能效劣势:同等负载下发热量比美光产品高 12%,功率效率低 8%,难以满足 5G 旗舰机的续航需求
- 成本压力:12GB 规格芯片的单颗采购价,美光方案比自研方案低 15%
一位接近三星供应链的消息人士透露:"MX 事业部在对比 3 个月的测试数据后发现,美光产品在 1200 次循环读写测试中故障率仅 0.3%,而自研产品达到 1.1%,这直接影响了采购决策。"
下一代产品布局:美光或将继续扩大份额
三星 MX 部门已启动 Galaxy S26 系列的供应链评估,计划在 2026 年 2 月新机发布前测试美光的升级版 LPDDR5X 芯片。该版本通过优化电路设计,将线宽从 14nm 缩减至 12nm,单晶圆芯片产出量提升 15%,预计可使单位成本再降 10%。
技术升级亮点:
- 电路线宽:12nm(原 14nm)
- 晶圆利用率:每片晶圆多生产约 250 颗芯片
- 量产时间:2025 年 Q4 完成首批样品交付
半导体分析师李允浩指出:"这次供应链调整反映出三星在存储芯片领域的战略矛盾 —— 既要维持自研技术领先性,又需在移动业务中控制成本。若美光在 S26 上进一步扩大份额,可能倒逼 DS 事业部加速 3nm DRAM 工艺研发。"
行业影响:内存芯片市场竞争格局或重塑
此次供应变动对行业的潜在影响包括:
- 美光市占率提升:预计 2025 年美光在高端手机 DRAM 市场份额将从 18% 升至 22%
- 三星自研压力增大:DS 事业部需在 6 个月内解决良率问题,否则可能丧失更多份额
- 价格传导效应:美光大规模供货可能促使 LPDDR5X 芯片均价在 Q4 下降 5-8%
随着智能手机进入 "AI 算力竞赛" 阶段,内存芯片的性能与成本控制能力正成为影响终端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三星与美光在这一领域的博弈,或将持续改写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