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抽屉,翻出来一个长条形小纸盒,里面静静地卧着一支蓝色的钢笔,还是崭新的。
隔了太久的光阴,我已经想不起这支钢笔的来历,只是在电脑上写字太久了,看到这被遗忘的书写工具,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正巧,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最近在练字班里也开始用到钢笔了,我翻出她的墨水瓶,笑着说:“借你几滴墨水用。”小丫头撇撇嘴说:“墨水还用借?真搞笑!”
说起来,我当年在村里上小学的时候,借同学的墨水,就像彼此之间借用橡皮、尺子一样平常。我们也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练习钢笔字的,而那时的钢笔似乎质量都不太好,常常写着写着就会突然从笔端涌出一大滴浓墨,弄得作业本上脏兮兮的,手上、衣服上也常常“借光”沾上或黑或蓝的墨水印迹。我们一般是上学之前在家里提前灌好墨水,足够这一天书写用。但遇到作业本突然被“污染”,或老师临时加了作业,墨水就不够用了。这时,我们只好向同学借墨水了。
我那时经常借同桌婷婷的墨水,她是个非常细心的女孩,遇到我要借墨水时,就旋开钢笔的笔帽,拧开笔身,露出墨水胶胆,用手轻轻弹一弹,发现还有不少墨水,就把她的钢笔笔尖和我的笔尖对在一起,轻轻挤着笔胆,滴出一滴或两滴墨水。这个动作必须要又慢又轻,笔尖对准笔尖时手不能抖,否则就无法流畅地完成墨水的传递。如果她的墨水也不多,我就只好再去借别人的。既然是借,那就是要还的,第二天到了学校,我会主动提出还墨水。如果婷婷的钢笔里有墨水,她就会说:“我这里有呢,先不用还了。”那就先记着,等哪天她的钢笔凑巧也没有墨水了,我再还回去。
印象中,有一次婷婷生病没来上学,我临时向坐在后排的一个女生小勤借了三滴墨水,她个子高,人也偏胖,说话嗓门特别高,爱说爱笑,就是不爱学习。第二天,我特意找小勤还墨水,她却大手一挥,豪爽地说:“不用还!”说着,还把兜里的五香瓜子掏出来一大把,硬塞到我的手里,弄得我反而有点不好意思起来。不过,因为这次借“墨水”事件,以前没什么交集的我们慢慢熟络起来。我了解到她喜欢看小人书,还买了很多本。当时,父亲为我订了《少年文艺》杂志,我就把看过的杂志跟她交换小人书,课后也经常一起讨论其中的故事情节,有时聊得太过投入,上课铃声响了都没听到,直到老师生气地丢过来两截粉笔头,我们才赶快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因为三滴墨水,我竟意外地收获了一位“读书搭子”,这可真是我始料未及的。
事隔多年,我再也没见过婷婷和小勤,关于借墨水的故事也在记忆中淡忘了。直到去年春天,我到某单位去开会,在门岗登记时,那个胖胖的女门卫忽然拍着我的肩膀大声说:“老同学,真的是你啊!”居然是小勤!她就在距离我家不到500米的这家单位当门卫,上班都快十年了,我们之间竟然一直完美错过。她得知我是来参加征文座谈会的,兴奋地大声说:“你当年那些故事书没白看,现在都会写故事了!对了,我家女儿作文写得不太好,咱们快加上微信,以后你抽空指导指导她。”我拿出手机添加她的微信,笑着说:“以后见面也方便了。”她嘎嘎大笑:“反正我闺女写作文的事就赖上你啦,谁让你还欠我三滴墨水呢!”
借墨水的故事,就这样有了续集,又一次的始料未及。再后来,小勤的女儿跟我的女儿也成了好朋友,都喜欢看故事书的她们,也成了“读书搭子”,这就是另一个全新的故事了。
□张军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