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交互技术破圈应用 天津瀚海星云亮相达沃斯引爆科技热潮
2025年6月24日,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六届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启幕。在天津展区,一款由本土企业瀚海星云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空显大屏交互系统”成为全场焦点。参会者无需佩戴任何设备,仅凭手指轻触空中悬浮的虚拟影像,即可完成缩放、旋转、点击等操作,仿佛在操控“未来世界的数字窗口”。这一突破性技术不仅刷新了人机交互的认知边界,更让全球科技界看到中国在全息显示领域的创新实力。
技术突破:从实验室到全球舞台的跨越
该系统基于瀚海星云自主研发的3D全息成像技术,通过超精密光学阵列与AI算法协同,实现虚拟影像在空气中的稳定悬浮与动态交互。其核心优势在于“无介质、高精度、强交互”——无需实体屏幕或投影设备,成像分辨率达4K级,响应延迟低于20毫秒,支持多人同时触控操作。
“这套系统已实现三大技术突破。”瀚海星云董事长高振元在现场演示中介绍,“一是突破传统全息技术对介质载体的依赖,二是通过AI动态补偿算法解决环境光干扰问题,三是将脑机接口技术融入交互逻辑,用户可通过手势、眼神甚至脑电波控制虚拟内容。”
目前,该技术已形成“硬件+软件+内容”的完整生态。硬件层面,企业与中关村硬创合作开发出全球首款商用级全息光学模组;软件层面,搭载自主研发的“星云OS”系统,支持跨平台内容适配;内容层面,与天津科技大学共建的“文旅数字实验室”已开发出天津之眼、五大道等30余个地标性全息场景。
应用场景:从教育到医疗的全面渗透
在达沃斯论坛现场,瀚海星云展示了技术的多场景应用:
教育领域:与南开大学合作的“虚拟仿真实验室”中,学生可通过全息影像拆解分子结构、模拟化学实验,危险操作失误率降低72%;
医疗康复:搭载非侵入式脑机交互模块的“神工系列”设备,已帮助300余名瘫痪患者重建运动神经通路,其中“神工-谛听”脑电采集模块的识别精度达98.7%;
文旅产业:与天津旅游集团联合推出的“全息导览系统”,使游客在古文化街可通过手势“抓取”历史建筑的全息模型,获取动态文化解说。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技术已进入量产阶段。2024年6月,瀚海星云与北京蓝色光标达成战略合作,将空中成像技术应用于智能座舱、无纸化会议等场景。据透露,首批10万台设备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下线,预计带动产业链产值超20亿元。
创新生态:天开园孵化下的“天津模式”
作为天开高教科创园“一核两翼”战略的标杆企业,瀚海星云的成长轨迹折射出天津科创生态的升级。企业自2025年入驻天开园以来,获得政策扶持:
技术攻关:通过“揭榜挂帅”机制承接天津市科技重大专项,获研发补贴;
场景落地:在天开园核心区建设全球首个“全息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
人才培育:与清华大学、西安交大等高校共建“元宇宙联合实验室”,累计培养复合型人才。
“天津的科创土壤让我们敢于突破‘无人区’。”高振元表示,“从实验室安全实训到脑机康复,从汽车HUD到文旅元宇宙,我们正在重新定义‘显示’的边界。”
全球视野:中国技术引领产业变革
此次达沃斯论坛上,瀚海星云与德国西门子、日本索尼等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计划将全息技术输出至智能制造、远程医疗等领域。世界经济论坛技术先锋委员会评价:“这项技术标志着人机交互进入‘空间计算’时代,其开放生态模式为全球科技企业提供了中国方案。”
从海河之滨到世界舞台,天津瀚海星云用一块“看不见的屏幕”,书写着中国科技创新的硬核答卷。正如达沃斯论坛主席施瓦布所言:“当科技突破地理界限,天津正在证明:创新,永远是通向未来的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