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机电学校与深圳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合作开设了冠名订单班,企业深度参与教学。林日清 摄
湛江财贸中等专业学校的西餐烹饪课堂上,学生在学习蛋糕制作。
受访者供图
湛江机电学校的学生正专注学习工业机器人操作技能。受访者供图
湛江机电学校的学生在接受航海技术实训。受访者供图
湛江财贸中等专业学校电商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实操练习。受访者供图
在湛江机电学校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基地,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调试着工业机器人;湛江市技师学院的海洋牧场智能控制实训基地内,湛江湾实验室的专家正为学生讲解海洋牧场自动化控制技术;湛江财贸中等专业学校的ERP沙盘实训室中,学生们正进行着企业经营沙盘演练。
发展新质生产力,亟须一支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作为和产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近年来备受关注。当前,湛江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服务“六个湛江”为轴心,通过动态专业调整、双轨育人创新、产教深度融合,推动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全力打造粤西职教高地。
南方日报记者 林日清 陈思亮
通讯员 王畅 母晓昱
“师徒链”锻造技能人才金字塔
广东省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落幕,湛江市技师学院选手李冠禧斩获电工项目金牌。这位曾因中考200分而陷入迷茫的青年,人生转折点源于老师杨创。杨创曾获得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全国选拔赛冠军。当年因中考失利而选择学习一技之长的他,如今已是该校人工智能产业系专业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而引领杨创成长的老师、国家级技能大师陈学军,自身也是从技校生成长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他与团队在校内构建的“大师工作室+世赛集训基地”培养体系,将世界技能大赛标准融入日常教学,为一代代学子铺就了技能精进之路。
湛江市技师学院学子的成长故事,是湛江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生动缩影。当前,湛江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坚持将发展职业能力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相结合,以夯实技工教育为基础,积极构建终身职业培训体系。
整体来看,湛江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呈现“金字塔式”发展格局。截至2024年底,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115.28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比达37.67%。在人才队伍的塔尖上,闪耀着6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名特级技师,以及以陈学军为领衔人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标杆。
全市现有中等职业学校27所(含技工学校4所),总量位居全省第三。通过强化资源统筹,湛江已建成国家级示范校2所、省级示范校5所、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6所,建设高水平示范专业群12个。其中,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数量占全省总量的7%,居粤东西北地区首位。
订单化培养 毕业即上岗
在湛江机电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室,学生们依托基于比亚迪元EV360实车技术开发的纯电动汽车空调与暖风一体化教学实训系统,在老师指导下开展学习。该校与深圳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合作开设了冠名订单班,企业深度参与教学,不仅捐赠设备、派遣技术骨干指导实训,课程设置也紧密贴合岗位需求,确保学生“毕业即上岗”。
湛江推行“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和“冠名班”等校企双制合作模式,促进产教融合,与湛江钢铁基地、中科炼化、双林药业等120余家大型企业建立合作机制,构建“精细培养、精准就业”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
围绕湛江市“四绿一蓝”产业布局,湛江各职校积极开设匹配产业需求的专业。如为满足宝钢湛江、中科炼化等龙头企业需求,院校开设了智能制造、绿色化工等专业,并与重点企业共建了308个实训基地,年输送技能人才超4000人,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其中,湛江机电学校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雷州职高的化学工艺专业,精准匹配了钢铁、石化产业链的人才需求。
此外,依托粤西唯一的海洋牧场智能控制实训基地,湛江市技师学院与湛江湾实验室合作培养海洋装备技术人才,为千亿级临港产业集群提供支撑;针对“鲜美湛江”,湛江财贸中等专业学校等8所院校开设中西餐烹饪专业,推动“粤菜师傅”工程与滨海文旅深度融合;为赋能“幸福湛江”,湛江中医学校新增婴幼儿托育、中医养生保健专业,有效覆盖10个县(市、区)的“一老一小”普惠服务需求。
经初步测算,目前湛江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匹配度高达85%,12个高水平专业群有力支撑了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这种紧密对接产业需求的职业教育模式,实现了产业与学生就业的双向赋能,多所院校学生就业率超90%。
打通中职直达本科通道
今年,湛江机电学校与岭南师范学院、湛江中医学校与湛江科技学院在省内第一批试点“中本贯通”模式,培训学生近80人,首次打通中职直达本科通道。
产业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支撑。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起点阵地,中等职业教育不仅承担着为区域产业输送高素质技能劳动者的功能,也通过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纵向贯通的育人体系,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目前全市已有13所中职学校与32所高职院校开展“三二分段”合作,覆盖智能制造、护理等55个专业,联合培养学生超6000人。
以湛江机电学校为例。该校以“五金”建设为抓手,确立了“就业与升学指导并举,培训与学历并重”的办学定位,选择以“三四中本贯通班、三二分段大专本、职业高考班及就业班”四维办学方向,精准对接学生多元化发展路径。
职业高考班的学生黄书恒便是这一理念的受益者。三年前她入读湛江机电学校,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渐明确深造意愿,主动选择转入职业高考班这条赛道。目前她正全力备考广东省“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目标升入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学校提供了不同路径,让我能按想法调整方向”,黄书恒说,“现在我有信心通过职教高考实现本科梦。”
黄书恒的经历并非个例。当前,湛江各职校通过精准对接学生需求的培养模式,辅以教学质量提升和全程生涯规划指导,显著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学生无论选择升学还是就业,都能在适合的路径上充分发展,持续为湛江及区域产业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
■一线探访
国家级重点中职湛江机电学校
初次就业率达100%
步入湛江机电学校新能源汽车VR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科技感扑面而来。学生佩戴VR头盔即可在虚拟赛道操控赛车;在整车拆装VR实训区,指尖轻触即可“解剖”复杂动力系统;智能虚拟焊接教学系统火花四溅,却无一丝烟尘……
作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湛江机电学校工科优势突出,近年来紧密对接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与产业布局,开设了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等20个热门专业,确保学生所学技能为市场所需。
为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学校与广东冠豪高新等知名企业深度联动,通过开设企业冠名订单班,人才按需定制;共建76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及4间技能大师工作室,将真实生产环境和技术标准引入校园。这种深度融合模式,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前沿技术,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成果数据清晰印证了这一路径的有效性。两年间,该校为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输送了5000多名毕业生。毕业生双证率达99.6%,初次就业率达100%,专业对口率达90%,企业满意度达100%。
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窦伟豪的经历是生动缩影。从小喜爱汽车的他在校内刻苦钻研技能。“操作从生疏到娴熟带来的成就感让我很充实。”担任交通运输系竞赛队总队长的他,凭借在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车身修复与美容赛项中斩获的二等奖,赢得了免试就读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资格。“希望能在学院学到更多知识,为未来打下更坚实基础。”谈及未来,他眼中充满期待。
国家级重点中职湛江财贸学校
与企业紧密合作
定向培养人才
“大家早上好,欢迎来到直播间!我手上这款造型可爱的拖鞋,产自吴川……”在湛江财贸学校烹饪电商实训基地,电商专业学生薛铭宇在湛江云潮精选公司导师王怡的指导下,正进行直播视频录制。
这是湛江财贸中等专业学校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的生动实践。这所于2001年就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校,目前已建成财经一体化、商贸、信息技术、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以及中西餐烹饪等校内实训基地,为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支撑。
学校开设有会计事务、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幼儿保育、中西餐烹饪等20个专业,形成了财经、商贸、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四大专业群。依托湛江商贸职教集团,学校与湛江及珠三角20多家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构建了完善的毕业生就业网络。同时,通过与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等高职院校联合办学,开展“三二分段”中高职贯通培养,助力毕业生升读全日制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升学率达90%以上。
“我们调研发现,近年来国内餐饮、酒店、旅游等行业对技能人才需求旺盛。为此,学校开设了幼儿保育、中西餐烹饪、航空商务等专业”,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学校计划重点打造2—3个龙头专业,以带动整体发展。如以烹饪专业为龙头,联动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商务英语等专业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