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近搞了个大动作,地质调查局发布了一个全球冶炼铝的格局图,还加了一张镓的应用分布图。看起来挺专业,就是不知道到底想表达啥。可能想说,镓离开中国也能活?但这话,好像谁听了都会有点不信。
毕竟现在全球95%的镓都掌握在中国手里,这是个啥概念,就是你在地图上能找到的其他来源,加起来都没啥多余值。再说,这东西又不是光有矿就够用,还得有技术、产能,还有一整套产业链配合。哪一样都不是喊口号能解决的事。
美国当然不会坐着等,他们已经开始拉盟友,说什么供应链多元化。这件事件听着挺积极,但背后的麻烦也不少。有消息称铝价涨了,设备需求更是差到不得了。这一圈算下来,大概发现还要跟中国打交道,不然成本高得让人心疼。
回头想想这些东西哪来的?无非还是几十年积累出来的结果。5G技术、无人矿山、自动化冶金……中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真不是靠运气。而别人想赶上这条路,也许需要更多时间吧。
有人会觉得,“那我们不用你设备行不?”答案当然行。但问题是,你愿意拿自己的竞争力冒险么?市场规则从来就没什么情面可讲,钱花错地方,再努力恐怕也白费劲。
其实从稀土时代开始,中国就在玩这种阳谋。控制资源只是表面功夫,更深层的是先抢下产业链主动权。当所有人还在研究“怎么采矿”的时候,中国早就琢磨好了“怎么把原材料变成科技产品”。
反过来美国这边如果要追赶,也不会轻松。他们自己也清楚,新冶炼厂建起来起码要几年。一旦投入进去,到时候出口管制一取消,多半又得陷进价格战里。这种局啊,看上去就是个循环游戏,一环接一环,让人喘不过气。
有人会问那出口管制对国内没有影响么?当然有影响。但这个影响,其实是在可控范围内。不见得每一步都是稳赢,可走一步看三步,比盲目冲突理智太多了。
这么多年我们经历的不少,从稀土、光伏到现在的镓锗,压力总归是有,但似乎从没被压垮过。有时候倒觉得,这种环境还能逼着大家往前使劲,挺难得的事儿。
反正这场棋局似乎还远不到终点。而谁占据更多优势,大概已经在某些领域显露端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