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环卫领域,传统垃圾处理长期面临效率瓶颈与环境挑战。露天堆放导致粉尘污染空气,垃圾渗滤液随意排放造成管网堵塞,转运至填埋场或焚烧厂的处理方式不仅成本高昂,还存在二次污染风险。佳德华综合净化站的落地应用,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开启了城市垃圾处理的智能化、绿色化新篇章。
该设备深度融合现代环保技术与智能控制理念,集成 “清洗、分离、净化、回用” 四大核心功能模块。针对湿扫车作业产生的泥水,通过调节池均化水质、絮凝剂强化固液分离、膜过滤技术深度净化,最终实现 90% 的污水净化为中水,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可直接用于道路冲洗、车辆清洗,形成水资源循环闭环。处理干扫车收集的粉尘时,采用 “重力沉降 + 旋风分离 + 袋式除尘” 三级净化工艺,对 PM2.5、PM10 等颗粒物的去除率达 99.9%,压缩成型后的粉尘颗粒符合 GB/T 14684《建设用砂》标准,可作为混凝土骨料、路基垫层材料等实现资源化利用。剩余泥饼经板框压滤处理后,含水率降至 50% 以下,满足 CJ/T 30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混合填埋用泥质》要求,可直接用于市政工程建设。
相较于传统处理模式,佳德华综合净化站展现出显著技术优势。在运行模式上,搭载 AI 智能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水质、粉尘浓度等 20 余项参数,自动调节药剂投加量、设备运行频率,实现全流程无人化作业。在环保性能方面,采用全密闭负压收集系统,配合 UV 光氧催化除臭装置,将硫化氢、氨气等异味物质分解率提升至 95% 以上,运行噪音经隔音降噪处理后稳定控制在 60 分贝以下,达到 GB 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 类标准。成本效益层面,以日处理 100 吨垃圾规模测算,单站每年可节省自来水约 28.8 万吨,减少人工运维成本超 200 万元,设备占地面积仅为传统处理站的 1/3,土地使用效率提升显著。
该设备不仅实现了垃圾处理技术的突破,更重塑了城市固废管理的价值链条。以杭州某试点项目为例,中型规模净化站投入运行后,年处理垃圾量达 10 万吨,回收中水 8 万吨,生产再生建材原料 1.5 万吨,相当于减少了 8 个西湖容量的水资源消耗,节约了 3 公里市政道路建设所需的砂石材料。正如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指出:“佳德华综合净化站构建了‘资源回收 - 循环利用 - 生态消纳’的全链条体系,标志着城市垃圾处理从末端治理向源头资源化利用的重要转变。”
随着 “双碳” 目标推进与 “无废城市” 建设深入,佳德华综合净化站已纳入国家《“十四五” 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推荐技术名录。目前,该技术已在全国 20 余个城市完成示范应用,服务覆盖面积超 5000 平方公里。未来,随着技术迭代升级与规模化应用,佳德华综合净化站将持续推动城市环卫行业向低碳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守护 “绿水青山” 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