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基于mPEG-PCL 两亲性聚合物,成功构建新型MLSV 纳米递送系统,为黑色素瘤治疗开辟新路径!该研究通过mPEG-PCL 材料的独特优势,实现 mRNA 高效递送与肿瘤免疫激活的双重协同,相关成果为纳米药物载体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核心创新:mPEG-PCL 材料的三大核心价值
智能载体骨架
mPEG-PCL作为基础材料,通过自组装形成120nm 粒径的核壳结构,疏水 PCL 内核负载肿瘤细胞裂解物及 mRNA,亲水 mPEG 外壳延长体内循环时间(血液清除半衰期提升至传统载体的 3 倍),减少非特异性吸附。
靶向修饰:表面接枝 TAT-iRGD 穿透肽后,纳米颗粒对 B16 黑色素瘤细胞的亲和力提升 40%,实现68.6% 的高效转染率(PEI25K 组仅 20.5%)。
免疫激活增强
负载的肿瘤细胞裂解物通过 mPEG-PCL 载体的保护,避免被溶酶体降解,直达树突状细胞(DCs)。实验显示,DCs 表面共刺激分子 CD80/CD86 表达体外提升 53.7%、体内提升 76.4%,显著促进 T 细胞活化。
安全与高效双重保障
生物相容性优异:mPEG-PCL 材料无明显细胞毒性(IC50 >1200 μg/mL),血液生化指标检测显示肝肾功能无异常,优于脂质体载体(Lipo2000 组 ALT 升高 35%)。
靶向促凋亡效应:负载 Bim 基因的 MLSV/Bim 复合物通过 mPEG-PCL 的精准递送,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率达87.3%,体内皮下肿瘤体积缩小至对照组的35.5%,肺转移结节减少71.7%。
作用机制:mPEG-PCL 如何重塑递送效率?
靶向穿透:PCL 内核的疏水性助力跨细胞膜渗透,mPEG 外壳减少巨噬细胞清除,结合 TAT-iRGD 肽的主动靶向,实现 “长循环 + 精准入胞” 双重优势。
免疫 - 基因协同:肿瘤裂解物释放的抗原与 mPEG-PCL 载体激活的 DCs 协同,诱发全身性抗肿瘤免疫,同时 Bim 基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caspase-3/9 通路激活率提升 200%)。
数据印证材料优势
体内递送效率:荧光标记的 mPEG-PCL 纳米颗粒在肿瘤组织中的蓄积量为正常组织的 8 倍,48 小时后仍保持 32% 的药物浓度(传统载体仅 15%)。
抗转移效果:肺转移模型中,MLSV/Bim 组肺表面转移灶数量较对照组减少63.3%,CD31 染色显示肿瘤血管生成抑制率达 45%。
材料科学与医学的跨界突破
mPEG-PCL 作为 FDA 批准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其在 MLSV 系统中的应用不仅验证了 “材料特性决定递送性能” 的理念,更为 mRNA 药物、基因治疗载体的设计提供了标准化思路。该研究成果发表于《Molecular Pharmaceutics》(DOI:10.1021/acs.molpharmaceut.3c00826),有望加速纳米药物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转化。
#纳米材料 #癌症治疗 #药物递送 #mPEG-PCL #免疫治疗
成都恒美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耕 PCL 材料合成改性领域,成果显著:成功研制适配医美领域的高品质 PCL 材料,以卓越性能为医美行业带来新变革;针对医美与载药领域开发出 mPEG-PCL 材料,应用潜力大;且已完成医疗器械主文档登记,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可依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