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科汝)6月27日至7月3日,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员国情学习与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在赤壁市柳山湖镇宝塔山村精心策划并开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暑期特色课程。课程聚焦《山海经》异兽探秘、汉字智慧、荆楚文化精粹及十二生肖故事,通过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形式,为当地孩子们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在他们心中播撒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探秘《山海经》
实践队员唐艺涵带来的《山海经》课堂,引领孩子们走进这部上古奇书。课程不仅介绍了《山海经》描绘的山海世界,更重点解读了书中记载的充满奇幻色彩的神异动物。通过原文引述和形象讲解,孩子们对这些传说中的生物及其神奇本领产生了浓厚兴趣。“创意工坊”环节,唐艺涵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力,自主设计心目中的神兽,并进行分享。这一环节巧妙地将古籍阅读与创意实践结合,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更让他们在创作中感受神话的独特魅力。
溯源文字长河
实践队员孙云熙设计了“文字的起源与发展”课程,从仓颉造字的传说动画引入,带领孩子们了解文字的诞生。课程讲解象形文字,通过展示“蹲”、“吃”、“吃饱了”、“饿肚子”等生动的东巴文字,引导孩子们体会象形文字的直观智慧。随后,孙云熙通过“拼字小游戏”讲解了“会意”造字法,同学们积极参与,在文字与部首的组合游戏中,切身感受到汉语言的精妙构字逻辑与深厚文化底蕴。
走进荆楚瑰宝
实践队员任泽惠主讲的“走进楚文化”课程,以“神农炎帝文化”、“楚国历史文化”与“民间艺术文化”为切入点,带领孩子们理解这片土地的文化根基。课堂上,任泽惠从古今对照的视角,巧妙连接上古火神“祝融”与现代火星车“祝融号”,在孩子们心中深植了荆楚文化的根脉。
趣解生肖起源
“十二生肖起源”课堂上,实践队员程婧函以卡通动画的形式为同学们讲述了传统文化十二生肖的起源故事,获得同学们的好评。她通过播放“生肖起源”动画片,向孩子们娓娓道来十二生肖的古老传说。课堂注重互动,引导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随后,程婧函组织同学们围绕鼠、牛、虎等十二种生肖动物,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课程最后以“说一说你最喜欢的生肖动物”作为分享环节,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
此次系列课程是实践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生动实践。课程不仅拓展了乡村儿童的文化视野,更深化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让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新时代少年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