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贝的R3系列是他家经久不衰的产品序列,前前后后也经历过很多次的迭代与更新,初代R3从2018年开始陪伴我去过很多地方,是真正的“便携口袋机”,虽然推力不算多大、但细腻温婉的声底却在那会儿让我用来搭配飞朵天狼星和64的Tia都能压得住它的火气、声音透明度和解析力还都是蛮突出的强项。迄今为止我几乎写过了R3的每一款产品,包括后面的R3Pro和R3Pro Saber,在那个2.5平衡还是主流的时代里,R3系列算是小钢炮的代名词,并且发展到R3Pro Saber这里时,在推力和素质层面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这次R3Pro二代属于是彻头彻尾的全面更新。既然是便宜的型号,我就尽可能给大家呈现出一个比较直观的形象与观点,我会用相对简洁的语言来给大家讲清楚。
如果说首图你暂时看不出变化大在哪儿,那这几张应该是很直观的,最大的变化在于机身的厚度,不再是那种走纤薄系的机身风格,一方面应该是为了更有富余的空间放下4.4母座,一方面也是为了它四颗运放与大功率的输出硬件达到足够的散热空间与电池容量储备,但重量还是保持在了相当轻便的160g,而且拿在手里惦着的“密度”并不算高,只是说它已经从一个可以塞入裤袋的机器变成了一个具备一定厚度的产品,塞进上衣外套倒是不会有什么明显的累赘感。包装内附赠了一个可以露出背板的清水套和挂绳,底部和背部的HIBY相关字样并不是我拍摄虚焦了,而是本身就做了重影的设计,也让视觉上不那么单调。
本文出镜的这个版本是银色,和黑色版本一致采用的是磨砂玻璃背板,而展会上我拍出的橙色与蓝色版本则是采用了来自日本东丽Ultrasuede的材料,手感摸起来和R82的那种背面是非常接近的,而且平时使用过程中的握持手感我个人觉得比磨砂玻璃背板要更适合“裸机”使用,观感也十分高级,两种材料背板的售价并无差别,均为1198元。
也许是出于对整体美观度与机身线条流畅度的需求,它取消了R3二代上的独立电位器而改为了按键式,支持点按或者长按来操作,长按时步进的速度稍慢、但出于安全性考虑是合理的。Home键放置在机身右侧并集成了内置呼吸灯,会随着不同工作模式而变化,比如暂停时为蓝色、常规44.1KHz/16Bit文件是黄色、高码率的PCM是绿色、DSD则为蓝色等,此外机身两侧还配备了独立的上下曲切换、播放/暂停按键,TF卡槽为弹出式,并在外部做了硅胶垫保护。虽说没有独立电位器对部分用户来说可能是槽点,但丰富的物理按键令它本身也成为了一台方便盲操的机器。标配的清水套在底部的接口部分做了比较大的开槽,暂时还没有遇到过4.4母座的台阶太大而插不进的情况。
软件部分从来都是海贝的强项,封闭式的HiByOS系统从根源上来说不用担心安卓的Src问题、并且X1600E处理器的优秀能耗比也可以让电源更多地分配给HIFI相关的硬件,而R3Pro2本身的操作系统非常的简洁直观、几乎没有上手门槛,但使用起来自然没有海贝自家6系高通CPU的安卓机那么丝滑,其实从触屏反馈速度来说依然是足够快的,但从系统动画再到屏幕刷新率层面必然会存在落差。
R3Pro2本身支持的玩法相当多,内置了TIDAL和Qobuz的流媒体APP、并且支持网络收音机和电子书功能,也可以通过USB DAC和蓝牙接收的方式来形成“曲线流媒体”,AirPlay、DLNA、Hiby Link等熟悉的功能一应俱全,也涵盖了LDAC和aptX在内的多种蓝牙编码模式。在菜单内,你也可以根据机身颜色或者个人喜好等因素更改主题UI的颜色、并且通过MESB来形成深度的个人音频喜好定制调音。这块480P的屏幕,硬件分辨率虽然不高,但毕竟是在3.3英寸的屏幕上实现的,所以实际观感依然有一定的细腻度。
R3Pro标配了两颗目前行业内最热门、也是性价比/指标/能耗比等多方面都很优秀的CS43198,并且不像过去曾经使用过的一些集成方案那样,它标配了四颗OPA1622进行并联以及搭载了两颗低相噪有源晶振,在数字音源与后端放大方面都有着更佳的表现,声音更接近常规意义上国砖产品的那种推力上限与动态爆发力,虽然说在风格层面有它的局限性,但也可能是目前同体积内素质最高的播放器之一。
从驱动力来说,R3Pro2的优势在于比前代明显要强一大截的横向声场表现于两端延展,过去R3系列里推力最高、素质感最强的一台机器为R3pro Saber版,它的声音骨架凝实、密度高,但和R3Pro2相比,它显然没有R3Pro2的那份从容与安定,R3Pro2更能够在推低阻塞时呈现更好的高频安定感、平顺度,也能够在推一些相对低敏、以及在应对实兴的平板单元时获得更高的上限,声音底子非常的干净、开阔,声场是有一定发散感的,不论是规模还是表达出的氛围,都很适合一些Live类的曲目,甚至可以听听交响,在低频的部分有很好的下潜与打击感,并且还没有做出什么针对性频段的渲染或者刻意的强化,整体是比较均衡的表达。
其实在这种低端价位的播放器上,我认为海贝还是保持了一个HIFI厂家应有的调音水准、并不会因为它可能对消费级市场有所倾斜就做出过于俗套的声音,就拿人声这一点来说,它的人声结像形体厚度适中、口型清晰,但位置并不怼脸,人声音色的表达会偏干净清透一些、亚洲系女声的甜感优于醇厚型男声,和自家R4、R6的风格是近似的。但其实往往AK、索尼家的很多机型在低价位上会做出一个“血盆大口”的HUFI风格,可能对消费级市场来说不算坏事,但R3Pro2的声音底子其实是保留了非常完整的HIFI性、或者说音响性的,器乐的形体非常扎实有力、密度中带着一些韧劲,听起来可能和初代R3那种清清爽爽的声底比较接近,但是在下潜、延展度、动态、包括声场的纵深方面表达都更充分,是一个在细节上更经得起推敲和更高价位产品AB的机器。比起“国际大厂”们的入门竞品,我认为反而是我们国产的机型更符合有一定烧龄的发烧友们来选购。
在搭配层面上,R3Pro2更适合一些本身有一定厚度、暖意、乃至偏HUFI的耳机产品来达到风格层面的互补,可以有效改善声音的层次感、声场宽度、透明度,它本身的风格是非常典型的褒义数码味、干净而不干涩,通透但不薄亮,结合其能达到20小时的优秀续航与夸张的待机表现,是一个非常适合随身EDC、以及长途差旅的设备,基本上不会有电量焦虑,而且不像前几年的千元设备那样面对同价位小尾巴很容易被轻松吊打,它已经可以驱动绝大部分的耳塞类产品、包括常规的中等阻抗的动圈头戴,更接近一个我们认知中“国砖”设备应有的素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