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道阴极保护系统中,参比电极的布置直接影响电位测量的准确性和阴极保护效果的评估,需结合管道材质、环境条件、保护方式(牺牲阳极法或外加电流法)及监测需求综合设计。
一、布置核心原则
1、贴近被测管道:参比电极与管道的距离应尽可能近(通常建议≤1 米),以减少土壤介质中的IR 降 影响,确保测量值接近管道表面的真实电位。
2、均匀覆盖:沿管道轴向均匀分布,避免监测盲区,尤其在管道附件、防腐层破损风险高的区域需加密布置。
3、环境适配:根据土壤类型、湿度、温度及是否存在杂散电流,选择合适的电极类型并调整布置深度。
4、便于维护:布置位置应便于后期巡检、数据读取和电极更换。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布置方法:
参比电极应安装于通电点附近的冻土层以下,埋设前参比电极本体应在净水中浸泡24小时以上,以确保参比电极充分浸润。安装时尽量贴近通电点管道立式埋设,与管壁的距离保持在100至300毫米之间,但注意不能直接贴在管道上。
参比电极的埋设位置应尽量靠近被保护的管道,特别是热力管道时,距离管道不宜超过300毫米,且埋设深度不小于1米,以确保其处于永久湿润的环境中。同时,参比电极应安装在阳极地床的对面,对于柔性阳极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
在特定场合下,如储罐底板下方、埋地储罐中间、码头钢桩、储水罐或污水处理池内壁上等,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布置参比电极。
此外,为了检测阴极保护效果,被保护管道每隔一定距离应设置一个电位、电流混合测试桩,并在测试桩处设置一长效参比电极。
通过科学布置参比电极,可准确获取管道的保护电位(如判断是否达到 - 0.85V(CSE)的阴极保护标准),及时发现过保护或欠保护区域,保障管道的长期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