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下面是对你提供的文章内容逐段改写,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写,使内容更丰富且字数变化不大:
---
有人曾经自制了一种名为“智能木马”的装置,作为一种游戏玩具,它号称能够“鉴别”一个人的性格属性和“资质”。通过这台“智能木马”的测试,测试者就可以实现一个愿望。
然而,当第一个好奇者躺上这台“智能木马”时,却逐渐发现它并非简单的游戏玩具,而是一种残酷的折磨工具,甚至成了夺命的利器。
这起案件发生在2001年的河南,是一起令人震惊的连环虐杀案。犯罪嫌疑人黄勇利用自制的“智能木马”诱骗了17名少年,先后让他们躺上装置,然后残忍地杀害了他们。17条鲜活的生命被无情剥夺,只为满足凶手变态的“杀人快感”。
黄勇出生在驻马店平舆县的一个偏远小村庄,是家中的长子。家里还有两个弟弟需要他照顾,家庭经济负担沉重。
小时候的黄勇性格内向,平时比较乖巧,但学习成绩非常差,小学阶段因为多次留级,整整用了8年才完成学业。
家庭的经济压力和学业的失败给黄勇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抑,但他始终没有找到有效的情绪宣泄出口。
10岁那年,黄勇随村里人观看了一部录像,内容讲述一位侦探破解杀人案的故事,这让他内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种下了他后来变态兴趣的种子。
从那时开始,黄勇对学业愈发冷漠,兴趣全部转向了各种侦探和凶杀案件的录像。他不断搜集相关影片,沉浸在虚构的犯罪世界里,思想也逐渐扭曲。
一旦无法区分现实和虚拟,沉迷于影片、游戏,甚至小说,都可能导致误入歧途。
后来,黄勇从录像店买了一部名叫《浪漫杀手自由人》的录像带,他看完后对片中冷酷潇洒的杀手极为崇拜,反复观看,最终萌生了自己成为杀手的念头。
起初,他认为杀手应该有独特的“招式”,于是开始筹划一套详尽的杀人计划,确保一切环节万无一失,以满足自己变态的心理需求。
黄勇偷偷搬出家中一台老式面条机,将机器部分拆卸后重新改装,安装了皮带、锁链等捆绑装置,并给它取名为“智能木马”。
这台“智能木马”躺板下藏有类似捕鼠夹的机关,一旦触发,皮带和锁链便会迅速弹起,将人紧紧绑住。
这正体现了黄勇病态的心理:他不是简单的杀人,而是要通过“智能木马”这种仪式感十足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变态快感,还要给自己“杀手”这个身份贴上标签。
“智能木马”就像蝙蝠侠留下标记的飞镖一样,是他“个性”的象征。
2001年9月13日,黄勇来到县城的电影录像厅,锁定了第一个猎物——一名十几岁的男孩路某某。
黄勇先买汽水送给路某某,慢慢拉近关系,不断攀谈,打消了路某某的警惕。
一部电影看完后,两人成了“好朋友”,黄勇提出一起去网吧放松。
到了网吧门口,黄勇突然装作没带钱,向路某某求助,而路某某的钱也花光了。
两人正愁眉不展时,黄勇突然灵机一动,说:“小兄弟,我差点忘了,我家里有个智能木马,只要通过它的考验,就能得到一笔钱,我的钱都是从那里弄来的,你也去试试吧!”
路某某虽然半信半疑,但见黄勇态度坚决,便决定跟他去看看。
黄勇带他去的地方并非家里,而是一座偏僻的废弃院落。他解释说,智能木马很珍贵,必须藏得严密。
走进屋子,路某某看到角落里确实放着一个木马形状的装置,四条粗壮的木腿支撑着,上面是一个平板。
路某某好奇地靠近看,觉得没什么特别。黄勇诱骗他说:“只有躺上去接受考验,才能拿到木马肚子里的钱。”
路某某于是躺了上去,闭上眼睛,没想到胳膊立刻被捆绑起来,接着双腿也被锁住,几秒钟内,他只能动眼睛了。
意识到大事不妙的路某某试图呼救,却被黄勇一把塞进嘴里的白布堵住了。
他抬眼看到黄勇眼里闪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欣赏心爱的玩具一般。
黄勇慢条斯理地走到木马前,绕到路某某脑袋旁,用麻绳绕住他的脖子,开始用力勒紧。
路某某挣扎着试图挣脱,但木马的束缚极其牢固,他双手双脚都被绑死,无法反抗。
不久,路某某停止了挣扎,黄勇松开绳索,靠近闻了闻,确认对方已经无呼吸。
他心跳加速,情绪激动,拿出刀子解开绳索,将路某某的衣物割破丢在地上,接着又用刀在脖子、胳膊和大腿处划割。
一个半小时后,黄勇提着一个鼓鼓囊囊的麻袋,里面装的东西零碎不完整。
他在后院挖了个深坑,把麻袋埋进土里,然后点火烧毁路某某的衣服,将灰烬埋葬。
就这样,一个鲜活的生命被黄勇无情夺走。可悲的是,这只是恐怖序幕的开端。
路某某失踪后,家人虽然四处寻找,却未报警,因为他平时喜欢去网吧和游戏厅,甚至偷钱包夜,家人认为只是“玩失踪”。
这正是黄勇狡猾之处,他专挑那些经常混迹于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的少年下手,这些孩子普遍不爱学习,品行不佳,家长大多采取放养态度。
几个月过去了,路某某依然无踪,家人终于报警,但时间久远,调查困难,案件陷入僵局。与此同时,黄勇的杀人行为并未停止。
2002年6月,黄勇在县城游戏厅结识了17岁的王某某。王某某早早辍学,外出打工,但因为年纪小,多地都不愿录用他。
王某某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跟奶奶相依为命,家境贫困。
他希望在县城找到工作养活自己和奶奶,原本打算应聘游戏厅保安,但暂时没岗位,只能在门口休息。
这时黄勇出现,主动邀请他去打游戏,并诱骗他说认识一个朋友,有很多适合他的工作机会。
王某某把黄勇当成了救星,立刻答应跟他去见“朋友”。到了黄勇家,根本没朋友,只有“智能木马”。
黄勇声称必须通过智能木马考验,才能拿到工作资格。
王某某毫不犹豫地躺上木马,和路某某一样,胳膊腿被迅速捆绑,脖子上麻绳勒紧。
王某某后来被杀害,家里人以为他还在外打工,没有报警。
两次得手让黄勇越发放肆,作案频率加快,手段也更成熟。
2003年初,黄勇在游戏厅认识了一名学生王某,骗他玩游戏,诱骗到木马上勒死。
春节刚过,他又诱骗一名学生,假称发放资助金,让对方接受“考验”,然后杀害。
数日后,黄勇又认识了15岁的陈某某和韩某某,三人一起玩游戏,黄勇灌醉两人,扶回家用木马残杀。
此时黄勇身上资金不多,心生贪念,试图勒索,曾将装有手掌残肢的袋子扔在超市门口威胁店主,但未果。
黄勇的后院埋葬了5条生命,地已挖不下去,却仍不停止,继续寻找下手目标。
2003年3月,他又骗了4名十五六岁的学生,杀害后埋在院子西侧房间。
受害者多为青少年,也有成年人。
2003年4月,他认识了22岁的录像厅工人赵某某,赵手头拮据,想换工作。
黄勇谎称有工作介绍,把赵某某骗到木马上杀害,搜刮其钱财,卖掉自行车挥霍。
赵某某失踪一周,家人报警,但警方未发现黄勇异常,他与赵某某素未谋面,未被列为嫌疑人。
黄勇此后暂时收敛,几个月未作案。
但7月起,他再次开始行凶,从7月到10月间,连续杀害了19岁的陈某某、18岁的冯某和17岁的秦某某。
到此,黄勇已杀害17名青少年,罪行滔天,却仍无悔意,继续作恶。
最终,他在2003年11月4日被捕。
当天,黄勇在网吧认识了17岁的张某,张某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近期回家探望奶奶。
两人相熟后,黄勇提出邀请张某去外地游玩,包吃包住,张某信以为真,跟他回家取行李。
张某见黄勇家破败不堪,院中有“智能木马”,感到不安。
黄勇出门买吃的,留下张某在院里看小说。
吃饭后,张某问木头是什么,黄勇说是智能木马,要躺上去玩玩。
张某躺下后,察觉不对,身上被紧绑,周围弥漫血腥味。
他挣扎无果,被黄勇用布条勒住脖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