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苹果销量反弹的真相
5月份,苹果在中国市场迎来了久违的增长。数据显示,尽管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出货量同比下降22%,但外国品牌仅下滑10%,其中苹果表现尤为抢眼。这是自2023年第二季度以来,iPhone销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并超越国产手机品牌。
这一逆转主要得益于两大因素:一是苹果在618大促前主动调整价格策略,提前启动折扣促销;二是iPhone 16 Pro成功纳入中国正府的智能手机补贴名录,直接刺激了终端消费。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这是苹果继2023年二季度后首次实现销量反弹。
然而,高盛报告对此持谨慎态度。虽然承认短期刺激效果显著,但该机构指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环比仍萎缩5%,说明消费者尚未进入换机大周期;此外,国产手机品牌在AI功能、硬件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而苹果在AI领域的滞后可能削弱其长期竞争力。
二、看得懂、抓得住的机会才是真机会
行情好的时候,对于多数人来说,早涨晚涨都是涨,甚至于赚多赚少都可以,只要能赚就是好事。但即便如此低的要求,依然有人不赚钱,因为他们并不明白,真正的机会是自己「看得懂、抓得住」的机会。
实际上,大多数人在牛市中赚的是纸上富贵,赚过又都吐出来了,到头来白忙一场。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在参与交易的过程中,没有看到真实的交易现象,从而导致自己的操作和机构大资金完全相反。所以,所谓「看得懂、抓得住」,就是看到真实的交易行为。
三、专家说的和做的为何总不一样
还记得2024年二季度的时候吗?号称从来不做题材股的外资,结果二季度满仓重组概念股。若非后续报表披露,大家就真被骗了!
事实证明,不要看专家说什么,关键看他怎么做。有这一点,你只要看清楚机构的行为,一切都迎刃而解。大家都知道,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与散户是完全不同的,虽然多数人根本看不出这种不同。
但其实早就有这样的大数据统计工具了。简单说就是:先把所有的「交易行为」数据先保存下来,经过长期的积累后,再通过大数据模型计算,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的「交易行为」特征了。
这是「荣科科技」的「交易行为数据图」,图中橙色柱体是我用了十多年的「机构库存」数据,反映机构资金活跃度。从图中可见,2024年8月底至9月初,机构已开始布局。当时市场低迷,机构资金却如此积极,这一信号值得关注——抓住它,或许就不会错过机会。
再比如下面这只股票:
这是「文一科技」的「交易行为数据图」,很明显,正如最终披露的数据一样,就是机构资金提前进行了布局。只是多数人只看走势,当然觉得这样的表现不是机构所为。实际机构进去就要拉升?这还是机构吗?
所以,搞清楚机构的思路,远比你在那里琢磨谁是受益股更加高效!
回到开篇的苹果销量反弹事件。表面上看是促销和补贴带来的短期效应,但背后反映的是市场真实的交易行为。只有通过量化数据才能真正看清这些现象的本质。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整理而成,部分数据和信息如有不当之处或涉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人删除处理。
本人不推荐任何具体个股或操作建议。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均为诈骗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