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全球首艘混合太阳能动力内河船“Blue Marlin”号在德国汉堡命名下水,并获得了远程操控认证。该船的交付标志着混合动力船舶技术的重大突破,其创新性在于不仅将太阳能应用于船载系统供电,更成功实现了高压推进系统的太阳能驱动。
4月1日最新版2025年中国船厂地图再度更新印刷出炉,600多家中国船厂上榜地图
新一版免费赠送的2025年中国造船厂地图于2024年12月28日在上海成功发布
“Blue Marlin”号由荷兰海上太阳能创新公司Wattlab为德国综合物流集团HGK旗下航运和物流公司HGK Shipping打造。该货轮具备多项独特性能:其搭载的192块太阳能板预计年发电量可达3.75万kWh。这套由Wattlab研发的系统较一年前部署的版本更为先进,采用完全一体化设计,可直接为船舶高压电力推进系统提供动力支持。此外, 192块太阳能板可同时为船舶生活用电和电力驱动系统供能,这使其成为全球首艘具备此种混合动力水平的内河货轮。
在最佳工况下,该太阳能系统发电功率可达35kW,足以直接支持推进系统运行。该太阳能装置与四台柴油发电机协同工作,实现了“峰值削减”(peak shaving,即太阳能和电池的组合将避免在需求高峰期启动额外的发电机)——这项特性可在高能耗时段避免启用额外发电机,从而降低燃油消耗与排放。
除先进的太阳能动力系统外,“Blue Marlin”号还配备大功率柴电混合驱动系统,兼容未来替代燃料。其船体尺寸(总长86米,型宽9.5米,吃水1.1米)专为运河航行优化设计,配备两台Veth舵桨推进器和首侧推装置,并可加推驳船实现3110吨的最大载货量。该船的船体在罗马尼亚Orsova Shipyard建造,在荷兰De Gerlien van Tiemm公司完成舾装,由HGK Shipping运营。
这并非HGK Shipping首次涉足太阳能船舶领域。早在2024年,Wattlab就与HGK合作打造了“MS Helios”号干散货船。这艘135米长的内河货轮凭借312块太阳能板的装机规模,曾创下“内河船舶最大太阳能阵列”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不过与“Blue Marlin”号不同,“MS Helios”号的太阳能系统仅支持低压船载设备供电。
海事服务网CNSS综合整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