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资深玩家给牛大叔抱怨,说现在的游戏本造型越来越简单,越来越趋同了,以前那些个性的、帅气的亦或是特立独行的设计消失了——这的确是实情。不过也有例外,那就是微星——这家主打游戏本的厂商,其游戏本产品依然坚持游戏硬核风设计。且作为国际厂商,它的中高端机(注意,非“旗舰机型”)又比ROG、联想的高端机便宜,而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机型,就是泰坦16 AI 2025款!
配置规格:
■屏 幕:16英寸2560×1600分辨率500nit亮度100% P3色域240Hz高刷
■处理器:Ultra 7 255HX(8P+12E/20核20线程,最高睿频5.2GHz)
■显 卡:RTX 5070Ti(12GB)独显+Intel Graphics集显
■内 存:1×16GB DDR5 5600(可扩展第二根)
■硬 盘:1TB PCIe4.0 SSD(可扩展,其中一根支持PCIe5.0规格)
■网 络:2.5Gbps有线+Intel AX211 WiFi 6E无线网卡
■左接口:2×雷电5全功能口+SD读卡器口
■右接口:2×10Gbps USB大口+3.5mm复合音频口
■后接口:2.5Gbps有线网口+HDMI 2.1 FRL口+电源口
■重 量:机身2.62kg(含典型值90Wh/实测87Wh电池)+适配器0.98kg(330W)
参考价:11999元
国补价:9999元
jrhz.info造型:还是硬核的味道
可能有些读者对微星游戏本还不算太了解,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说它“依然坚持游戏硬核风设计”,所以这里我就高度概括一下微星的游戏本:其一,微星游戏本在全球已有很长历史;其二,微星的游戏本一直是很有设计感且更具“硬核游戏风”的,并且它还在坚持这种设计风格。
▲这是微星早年的游戏本产品,风格各异,但都有游戏、硬核的感觉。
▲也正因如此,当泰坦16 AI摆在我桌上时,虽然它有点厚实,也有点重(2.62kg),但我依然会有一种“熟悉的亲切感”——微星依然在坚持自己的风格,而这种坚持本身就是值得称道的。
▲值得注意的是,虽同是屏幕转轴前置,但该机的散热结构并非今年流行的内吹式散热,而且传统的左、右、后左、后右四出风口设计。金属A面,C/D面则是塑料复合材质。
▲微星中高端机型的键盘是与赛睿合作的,所以字符造型很独特,识别度极高。另外WASD游戏主操控键和光标键是透明的,漂亮。注意,泰坦16 AI是“高端机”而非“旗舰机”,所以并没有顶级个性化的“单键多彩”背光,但能展示24分区动态背光,也还是蛮拉风的,来看段短视频▼
▼另外注意一处细节,该机触控板的位置和大部分游戏本的“主键盘区居中”不同,它采用“机身居中”的设计,所以打字时,右手掌会较大面积地接触到触控板的右侧——但无需担心,该触控板的防误触设计得非常好,不会“飞标”及“误触发”。而挑剔地看,如果键盘按键适度增加摩擦力,打字的手感会更好——当然该机是游戏本,也就不奢求了。
接口及扩展性:几乎是最高规格
今年游戏整体有个“省钱”的趋势,七八千的机型也只有10Gbps Type-C口,用户对此抱怨颇多——毕竟现在20Gbps、40Gbps带宽移动硬盘盒等高速连接设备的价格已经很低廉了。但泰坦16 AI则没有让用户的“高速传输梦”落空,它搭载了两个80Gbps带宽的雷电5接口(是的,不是雷电4,是雷电5),连俩USB大口都是10Gbps带宽的(USB3.2 Gen2)。而尾部的有线网口是高规2.5Gbps的,HDMI口也是2.1 FRL(48Gbps带宽),可输出4K@120Hz画面。
简单一句话就是:这接口规格,高得几乎不能再高了!另外还有个惊喜是该机竟保留了SD读卡器,我热泪盈眶!
扬声器:与“蚊子音”势不两立
接着我要跳过屏幕这个环节说说扬声器。虽然大部分学生用户对扬声器的需求不大,但只要你工作了,或是有独立的空间了,多半就会立马改用扬声器。但今年游戏本拼低价的结果就是:很多环节都得省成本,扬声器也成了灾区之一,个别游戏本不仅扬声器功率小,甚至连音效合作都没了(知识加油站:扬声器可不是只要功率够大就行,要想听歌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爽得起来”,一定要与音效服务商合作),甚至出现了“蚊子声”游戏本。
而泰坦16 AI作为高端机型,虽没在扬声器数量上加码,但采用的是两个较高功率的扬声器,叠加Nahimic(纳米)音效,只要“嗓门一开”,你就能感受到相对主流及低价位机型的“气场碾压”!
而牛大叔我之所以会单独把扬声器拿出来说,是因为它不像屏幕那样“有明确的硬件指标”,也无法通过扬声器的个头大小来做判断,必须要靠实际听来验证。而结论是:泰坦16 AI的扬声器不仅音量大,且有一定的低音和准确的乐器形感,算是笔记本中的第一梯队。
游戏表现:5070Ti带来2.5K光追自由!
▲作为一台双考负载200W+(稳定期为67W+135W)的高功率释放5070Ti游戏本,其实大家最不用担心的就是它的游戏表现。这里给出游戏成绩对比,大家一眼就能看明白2.5K分辨率对Ultra 200HX+5070Ti的组合完全是小菜一碟▼。
▲甚至于开启超吃硬件资源的光线追踪特效,也能凭借最高4×帧生成(RTX 50系显卡特性)技术把游戏帧速“拉回来”,而且有可能“拉得更高”!其实准确说,RTX 4060就能轻松应对2.5K分辨率游戏了,所以5070Ti完全是“轻松拿捏”,而从这个角度来看,该机搭载支持4K@120Hz输出的HDMI 2.1 FRL接口也的确是有价值的——预算充裕的用户完全可以外接27英寸4K高刷显示器来提升游戏的视觉冲击力!
优异的处理器平台:兼具强大性能与日常应用续航
今年的低价位游戏本,甚至八九千元的游戏本,大多采用N-1代(甚至N-2代)的HX处理器(包含酷睿HX和锐龙HX),但坦率说,正确的选择就应该是酷睿Ultra 200HX!这个选择不是说它可以带来更高的游戏帧速,而是Ultra 200HX平台有两大突出优势:
●一方面,它能以较低的功耗实现很强的性能,甚至足以涉足专业应用领域;
●Ultra 200HX平台目前是所有HX处理器平台中闲置功率最低,日常应用功率最低的平台,能兼顾到日常应用的正常续航。
下面具体说一下:
▲这是Ultra 7 255HX处理器的单考情况,它的爆发功率为217W+(是的你没看错),但是会迅速下降,不过在1分10秒以内,能顶着100℃的内部温度保持在140W+的功率水平。而之后功率会降到104W~115W波动,内部温度稳定在88℃。
▲而靠着140W+的爆发功率,255HX可以在Cinebench R23上跑出34000分+的高分,而这已经超过了稳定147W输出的24核32线程处理器i9-14900HX的表现。
即便是105W~115W的稳定功率输出,255HX的专业应用性能表现也能匹敌之前的各种顶级处理器,这里我们对比一下它和稳定118W功率输出的锐龙R9-8940HX(16核32线程)的仿真计算和渲染计算性能▼提示:由于双通道内存才能充分发挥处理器的专业应用特性,所以该测试我们是在2×16GB内存下进行的。另外,这些运算都是长时负载,而非短期爆发负载。
▲从测试成绩来看,两颗处理器在专业应用性能上各有胜负,貌似平分秋色,但这里要指出两个情况:
●首先,这个比试是Ultra 7 PK Ryzen 9,算是“越级挑战”;
●其次,105W~115W远不是Ultra 7 255HX的功率(性能)上限——毕竟它其实能跑到217W,而散热能力更强的机型,其实能稳定压住160W+,届时它可以轻松胜出。
而根据这个测试,大家也可以侧面了解到Ultra 200HX的凶悍性能。
第二个要解读的是“平台闲置功耗”和“日常应用续航”的话题。现在市面上大量游戏本采用13700HX、14650HX、14900HX、R9-8940HX/8945HX,而这些处理器平台有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即便设置为“集显模式+静音电源模式+60Hz刷新率”,平台闲置功耗还是太高(往往在13W+),日常应用功耗也太高,比如本地播放视频就有20W+的功耗,如果在线播放视频(FHD格式),更是高达27W~35W,80Wh电池也支撑不到3小时。
▲但Ultra 200HX则对平台闲置功耗和低负载应用专门做了优化,在“集显模式+静音电源模式+60Hz刷新率”下,整机闲置功耗不到7W,而本地视频播放也就11W左右(40%屏幕亮度+40%音量),在线视频20W出头,这样即便偶尔离电使用,也能有相对合理的续航——比如本地视频播放能支撑8小时,可应对大量旅途娱乐了。
▲泰坦16 AI的内部。四出风口机型与内吹式散热机型的内部构造还是有明显差异。该机有3粗3细共计6根热管;内存带有屏蔽罩a;另注意,该机均热板可不是薄薄的“白铁皮”,而是正儿八经非常厚实的金属板。
遗憾点:噪音稍大;平衡模式风扇又“过于低调”
机无完机,泰坦16 AI也不例外。该机在“狂暴模式”下,高负载时(比如双考和玩大型游戏),风扇噪音略偏大,近机身位噪音57分贝▼。
当然,这一稍大的噪音也不是全无意义,比如该机的C面温度就不高,下图▼是双考30分钟后的C面温度情况(室温24℃),可看到整个C面的高温区实际在键盘外,键盘区域普遍也就三十来℃,综合温度体验不错。
如果希望安静,可设置性能模式为“均衡模式”,此时双考(初期)的功率输出会降至“处理器56W+独显120W”,比狂暴模式的67W+135W稍低,但独显性能折损实则很少,游戏性能不会受到什么影响——不过,相对于功率的小幅调低,散热风扇的转速则是大幅降低,以至于“均衡模式”下变得相当安静,近机身位噪音只有不到48分贝了(3分贝一个能量级,所以降低9分贝,就已变得相当安静了)▼。
噪音低,安静,这不是好事吗??但问题在于,但由于风扇降速太多,散热能力下降,核心配件内部温度提升,比如处理器撞到了双考设定的长时温度墙88℃,于是功率输出持续走低,最后只能维持在28W~30W,这对于20核处理器就有些偏低了,好在独显还能维持117W左右▼。另外,核心配件温度提升也导致机身C面温度提升,用户的操控舒适性也降低了。
其实,这个问题解决起来也非常简单,适度提升风扇转速就能达成相对理想的平衡——这一点,希望微星后续能够通过BIOS更新解决!
总结:拿出了诚意的性价比高端机
在当下游戏本外观“愈发简化”的风潮下,微星依然坚持着硬核风设计,泰坦16 AI外观个性十足;而24区动态背光键盘,豪华到极致的双雷电5+双10Gbps USB大口+2.5Gbps网口+HDMI2.1 FRL接口组合,以及不俗的扬声器表现,则充分展现了该机的诚意。当然,该机“最正确之处”是选择了Ultra 200HX处理器平台,兼顾了强大的性能和合理的日常应用续航。而RTX 5070Ti的加持,更使得该机能轻松驾驭2.5K分辨率的极致特效游戏,彻底实现了“光追自由”。实际上,该机的综合性能已能胜任各类专业应用,如简单的三维渲染和仿真计算,以及各类设计工作。
当然,该机也有遗憾:较重;狂暴模式高负载时风扇噪音稍微大;均衡模式下风扇又过分安静导致温度体验降低——好在这应该可以通过BIOS更新进行调整。而瑕不掩瑜,国补后9999元的价格,如此有诚意的配置,泰坦16 AI还是颇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