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手机壳产品质量专项风险监测结果引发了广泛关注。在随机抽检的20款手机壳中,一些售价仅为9.9元包邮的商品铅含量竟超出国家标准上限的30倍,最高达到了0.3%。更令人震惊的是,一款“闪粉水钻装饰”的手机壳,其铅含量高达155000ppm,超标额达到1550倍。这意味着,每克手机壳中竟含有15微克铅,铅含量是普通铅笔芯的7.5倍。
这项检测覆盖了电商平台热销的手机壳,价格从十几元到接近百元不等。结果显示在价格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低于10元的手机壳合格率不足5%,而售价在20至50元区间内的产品合格率竟跃升至85%。同时,检测还发现,这些超标的产品通常伴随有甲醛释放量超标2倍和苯系物接近安全限值的情况,成为潜伏在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的“隐形健康杀手”。
行业人士透露,正规食品级硅胶原料成本每吨高达上万元,而小作坊使用的回收料成本却仅为3000元/吨,回收材料的来源主要包括废弃医疗输液管、针管破碎料以及经过二次提炼的工业废渣。因此,目前广东、浙江等地区已启动专项整治行动,共下架问题商品1.2万件。
专家建议消费者立即停止使用发黄、掉色并带有刺鼻气味的手机壳!尽管手机壳体积不大,但它是我们每天接触超过8小时的贴身物品。选择安全可靠的手机壳,不仅是在保护手机,更是为了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