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新内蒙古)
开栏语: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高位推动下,内蒙古以“起跑就领先”的魄力,按下科技“突围”快进键,锚定稀土、储能、氢能、乳业、空天计量等战略领域,以“非常之举”在重点点位上精准落子,让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与“最大增量”。
这里既有“工业维生素”稀土的“精密蜕变”,也有绿电储能的“绿色革命”,更有氢能领域的“零碳突破”……每一个点位“突围”都在寻找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解”。为此,我们特开设“突围进行时”专栏,将目光对准这些滚烫的创新现场,记录“卡脖子”技术突破的艰辛,见证新质生产力破茧的喜悦,倾听科研人员勇立潮头的心声,共同书写北疆大地向新质生产力进军的生动篇章。
近日,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新能源有限公司联合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高校与企业,启动实施“基于低空智能装备的新能源大基地智慧运维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项目。该项目聚焦内蒙古新能源大基地运维中技术痛点,通过研发低空智能装备与智慧运维系统,提升极端环境下新能源设施运维效率与安全性,将为内蒙古乃至全国新能源大基地智能化、高效化运维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风能、太阳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分别占全国的57%和21%,但常年面临高风速、强沙尘、极端温差等恶劣环境挑战。传统人工巡检不仅效率低下,且难以应对大规模新能源基地运维需求——风机叶片微损伤、光伏组件热斑等缺陷难以及时发现,极端天气下设备故障风险显著升高。
该项目将研发恶劣气候条件下长航时无人机,探索无人机与塔筒机器人协同的风电设施运维技术,研究“空-地”协同光伏巡检与火情预警技术,进而构建“云-边-端”协同新能源智慧运维云服务平台,采用“理论研究-实验验证 - 应用示范”研究思路,突破恶劣环境下新能源场站智慧高效运维技术瓶颈,提升风光场站巡检效率与运维智能化水平,构建适应恶劣环境的装备技术体系和服务标准,为全国新能源大基地运维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预计2028年该项目完成全系统应用示范,届时风光场站巡检效率相比人工巡检将提升 40%以上,缺陷检测准确率提高至 90%以上,火情检测准确率 ≥95%,整体火情响应时间 ≤30 秒。”项目负责人刘江涛表示,该项目将推动新能源运维从“人工主导”向“无人化、智能化转型”。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我国新能源装机量持续增长,智能化运维需求迫切。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该项目的落地将为自治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更为极端环境下新能源运维提供“中国方案”,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来源:自治区科技厅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