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化时代,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对于子女常年在外、独自生活的老年人来说,智能手机复杂的操作界面却像一道无形的“数字鸿沟”,将他们与便捷的生活、亲情的联结隔离开来。为破解这一难题,济宁任城区古槐街道关帝庙社区网格员主动承担起“智慧助老”的责任,走进老人家中,一对一教授智能手机使用技能,用耐心与温情搭建起老年群体与数字时代的桥梁。
网格员们结合社区老年人需求调研,制定了详细的入户教学计划。他们携带智能手机操作手册和自制教学视频,利用闲暇时间逐户走访,针对老年人不同的学习进度和接受能力,开展个性化辅导。对于记忆力衰退、操作易忘的老人,网格员们反复演示,将复杂的步骤拆解成简单口诀:“点开微信找视频,绿键按一下就能通话”“付款时扫一扫,输密码要记得遮住手”。遇到听力不佳的老人,他们则通过手写提示、放大字体等方式辅助教学,确保每位老人都能跟上节奏。
教学过程中,网格员们始终围绕老年人实际需求设计课程。基础操作如拨打电话、发送短信、查看天气等是入门必修课;而视频通话、线上就医挂号、生活缴费等实用功能则成为重点突破内容。家住卫校小区的孙大爷在学会视频通话后,激动地拨通了远在国外的女儿:“以前总惦记闺女,现在能看见她说话,心里踏实多了!”通过智能手机,老人们不仅掌握了日常生活的便利工具,更重新找回了与子女、朋友沟通的渠道,孤独感得以有效缓解。
网格员们的努力不仅让老年人掌握了技能,更传递出社会对老年群体的关怀。在教学过程中,他们耐心倾听老人的诉求,帮助解决手机使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下载软件时的安全提醒、网络诈骗的防范知识、手机卡顿的清理技巧……每一次入户不仅是技术指导,更是一次温馨的陪伴。社区还建立了“智慧助老”微信群,网格员在线解答疑问,鼓励老人们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形成了互助共学的良好氛围。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网格员们用脚步丈量温情,用耐心消弭鸿沟。他们不仅是基层治理的服务者,更是老年群体拥抱数字生活的引路人。这场跨越数字与代际的温暖行动,正让智慧城市的温度,浸润到每一个需要关怀的角落。
(供稿单位:济宁市任城区古槐街道关帝庙社区 邹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