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里的大奇迹!
关节镜微创技术助战士重燃“冲锋力”
在热血激昂的训练场上,战士们挥洒汗水、挑战极限,每一次奔跑、每一次跳跃,都承载着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然而,高强度的训练也伴随着受伤风险。近日,我院骨科团队运用先进的关节镜微创技术,成功为一名因训练伤导致右膝关节损伤的战士实施手术,而在术后康复阶段,骨科护理团队同样以专业与温情,助力他重返训练场,续写热血荣光。
一、意外突袭,战士膝盖拉响“警报”
战士胡某某在日常高强度训练中,一个急停转身的瞬间,右膝关节突然传来一阵剧痛,随即肿胀、活动受限。紧急送医后,经详细检查,诊断为右膝关节扭伤,存在滑膜损伤、半月板撕裂以及前交叉韧带松弛等复杂问题。若不及时处理,不仅会影响战士当下的训练与生活,长期更可能导致关节功能严重退化,甚至落下残疾。
二、微创“利器”登场,精准修复关节损伤
面对战士的伤情,主治医生迅速制定手术方案,决定采用右膝关节镜下微创检查、滑膜清理;前交叉韧带紧缩,半月板部分切除缝合术为其治疗。关节镜技术堪称骨科领域的“火眼金睛”与“灵巧双手”,它仅需在膝关节处切开几个5-10毫米的微小切口,将直径不足1厘米的关节镜镜头和手术器械伸入关节腔内。通过关节镜,医生能将关节内部结构清晰呈现在高清显示屏上,如同进入“微观世界”,精准定位滑膜损伤、半月板撕裂和断裂的前交叉韧带位置。随后,利用特制的微创器械,完成滑膜清理、半月板部分切除缝合以及前交叉韧带紧缩等一系列精细操作。整个手术过程中,凭借关节镜的高清晰度和灵活操作性,医生以最小的创伤实现了对复杂损伤的精准修复,将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降至最低。
三、专业护理护航,康复之路更安心
手术的成功只是康复的第一步,术后护理对战士的恢复至关重要。我院骨科护理团队迅速行动,制定了一套个性化、全周期的护理方案。
护士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动态评估,结合药物与非药物干预手段,如冰袋冷敷减轻肿胀、播放舒缓音乐分散注意力,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帮助战士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术后即刻指导其进行早期踝泵运动,每隔2小时协助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下肢皮肤颜色、温度和肿胀情况,确保风险早发现、早处理。
康复训练阶段,护理团队更是全程陪伴、精心指导。从术后当天的踝泵运动、直腿抬高训练,到第二天在辅助器具下的站立与行走练习,护士们手把手示范动作要领,耐心纠正每一个细节,根据战士的恢复情况循序渐进地调整训练强度,既保证康复效果,又避免因过度训练造成二次损伤。
四、快速康复,见证微创技术“硬核”实力
传统开放手术往往切口大、创伤重,术后恢复周期长,还可能留下明显疤痕,影响关节功能。而此次运用的关节镜微创技术优势显著。术后,战士的膝关节切口仅如“米粒”般大小,疼痛明显减轻,感染风险大幅降低。在医护团队精心制定的康复方案指导下,战士术后当天即可进行简单的踝泵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术后第二天便能借助辅助器具下地行走。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战士的膝关节功能逐步恢复,肿胀消退,活动度明显改善。
五、关节镜技术:骨科微创时代的“领航者”
关节镜技术作为骨科领域的前沿微创技术,在膝关节疾病及损伤的诊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除了此次战士所接受的滑膜清理、半月板修复和前交叉韧带紧缩等手术,它还广泛应用于膝关节游离体取出、滑膜炎根治、后交叉韧带重建等多种复杂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关节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诸多优势,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让患者能够更快地回归正常生活与工作。骨科护理团队同样以扎实的专业技能和温暖的人文关怀,成为患者康复路上的坚实后盾。护理团队始终与医疗团队并肩作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第九六六医院骨科,关节镜技术已发展成熟,成功为众多患者解除病痛。未来,我们将继续紧跟医学前沿,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以更精湛的医术、更优质的服务,守护每一位患者的关节健康,为患者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正饱受关节疾病困扰,欢迎随时咨询我院骨科,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专业的诊疗与护理方案!
医生简介
毛孝斌,主治医师,毕业于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对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曾在基层部队从事临床工作。擅长四肢创伤、手足外伤等骨科常见病的诊治。
梁博豪,主治医师,毕业于辽宁医学院,从事骨科临床诊疗工作10年,专注于关节外科领域,尤其擅长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在临床实践中,熟练运用关节镜技术开展各类手术,如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修复、交叉韧带重建、肩袖损伤修复、踝关节韧带损伤修复等。
孙吉良,住院医师,毕业于锦州医学院,从事骨科工作多年,对手部外伤、四肢创伤有较强的处理能力,擅长手部感染、骨髓炎、骨不连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