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暑假,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年轻人中迅速走红——打开手机摄像头,录制自己的学习过程,让“镜头”成为自律的“监督员”。抖音热榜话题 #在抖音过一种学习型暑假# 已有460万人在看,学习博主成为新赛道。这波热潮背后,是年轻人对抗焦虑、寻求陪伴的深层心理需求,还是“表演式学习”的自我欺骗?
一、现象:手机从“绊脚石”变成“学习搭子”
- “镜头即监督”:仪式感带来的自律湖南师范大学的小李在备考公务员时,用手机记录学习过程,发现“打开录制键就像请了一个监督员”,玩手机次数明显减少。
-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小周在专升本备考中,通过视频日志增强学习仪式感,减少懈怠情绪。
- “学习博主”成新职业,挑战赛引爆流量博主“蛋挞爱学习”发起 “学到手机没电” 挑战,单条视频点赞近20万;更有博主尝试 “连续学习10小时”,评论区成为“自律打卡区”。
- 抖音自习室直播兴起,网友连线学习,形成“云同桌”效应。
二、深层原因:孤独、焦虑与社交需求的交织
- “考公、考研、专升本……一个人的战斗太孤独”小李坦言:“备考像一个人的战斗,镜头让我感觉有人陪伴。”
- 评论区成为情绪出口,网友互相鼓励,形成“学习共同体”。
- “Z世代的‘量化自我’:用数据证明努力”计时器、学习时长统计、任务清单打卡……年轻人通过可视化数据缓解“努力焦虑”。
- 但专家提醒:过度追求“美观学习视频”可能降低效率,陷入“表演性学习”。
三、争议:是自律神器,还是新型内卷?
- 支持方:低成本自律工具,适合“拖延症患者”山东高考生“无忧菇”通过录制学习视频,减少手机依赖,学习效率提升。
- 心理学研究显示,外部监督(如镜头)能短期提升执行力,尤其适合自制力薄弱人群。
- 反对方:“虚假努力”或加剧焦虑部分博主刻意营造“完美学习画面”,导致普通学生产生“我怎么做不到”的挫败感。
- 中国传媒大学刘洋指出:“手机只是工具,学习的观众应是未来的自己,而非点赞数。”
四、趋势:未来学习方式将如何演变?
- “AI+学习监督”或成新风口已有教育机构推出 AI学习伴侣,通过智能分析学习行为提供个性化反馈(如中公教育的AI就业学习机)。
- 未来可能结合脑电波监测,真正实现“专注力可视化”。
- 线下“学习社群”回归部分年轻人开始组建线下自习小组,平衡“虚拟监督”与真实社交需求。
- 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推出“暑期打卡计划”,鼓励学生线上分享、线下实践。
结语:
“学习型暑假”的流行,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对“高效自律”的渴望,也暴露了在碎片化时代专注力的稀缺。镜头可以成为暂时的“拐杖”,但真正的成长,终将回归到对知识的热爱与自我驱动的坚持。
你怎么看?
你会尝试用手机“监督”自己学习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本文为搜狐号独家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注: 符合搜狐号平台调性,结合热点话题、争议点与实用建议,适合推送至教育、职场、心理等领域,有望冲击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