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吗?在不做任何测试、不佩戴任何设备,甚至连本人都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就能捕捉到TA是否存在心理异常。这并非科幻场景,而是AI+心理大模型带来的现实突破。据了解,国内心理学大数据应用科技创新企业连信数字推出的呼吸心率识别模型,可在无需人员配合的前提下,通过普通摄像头采集的视频流,实时提取个体的心率(HR)与呼吸频率(RR),识别持续心率过快、生理指标突降或中断等关键风险信号,为风险预警提供依据,也为高风险场景下的安全预警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图片引自Liu, M., Tang, J., Chen, Y., Li, H., Qi, J., Li, S., Wang, K., Gan, J., Wang, Y., & Chen, H. (2025).
高压之下,生理异常征兆必须被看见
在现实社会中,高压环境下的个体不仅会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波动,还会伴随呼吸频率改变、心率异常等生理反应。当这种应激反应被极端放大、持续积压或叠加既往身心疾病时,极易引发情绪失控、自残自杀、急性心源性猝死等突发性风险事件,对个体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及时识别高压环境下个体的生理异常征兆,采取科学干预措施,对防范极端事件、保障人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生命体征监测主要面临两大技术瓶颈:一方面,传统接触式设备(如心率带、手环等)在公安审讯等高压力场景中适用性受限,存在设备佩戴困难、易损坏、难以持续监测等问题;另一方面,当前执法办案区现有视频监控系统仅能记录行为轨迹与回溯,难以识别突发状态前的生理变化,缺乏对高危人员“临界状态”的预警能力。
从理论到实战:技术核心与场景落地
正是瞄准上述痛点,连信数字把实验室里的前沿算法真正变成了可部署、可规模化的产品。
连信在rPPG(远程光电容积描记法)技术及PhysFormer、PhysFormer++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理论转化为可应用的呼吸心率识别模型。该模型融合动态人脸追踪、时序建模和跨尺度注意力机制,实现对微弱生理信号的精准提取。同时,创新引入频域对齐技术,使其能够自动校正环境噪声干扰,确保在复杂场景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该呼吸心率识别技术已在公安审讯、执法办案区管理、高危人群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景中实现创新应用,为风险预警和安全管理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在公安审讯场景中,该技术应用通过实时分析嫌疑人呼吸与心率变化,辅助研判其心理压力波动。异常心率上升或呼吸节律紊乱,常对应撒谎、紧张、抗拒、隐瞒等情绪状态,为民警提供实时辅助判断,推动案件突破。
图片为连信数字有限公司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
在执法办案区管理中,该技术可应用于办案区候问室、审讯室,可实现对重点人员的实时生理监测,识别突发疾病、剧烈情绪波动等情况。同时可与警情平台联动,触发风险警报并指导民警及时干预,保障执法安全。
在高危人群监管场所中,将呼吸心率识别技术应用在看守所、医疗监管区、精神病区等特殊场所,对患病、康复、易激人员进行日常健康监测与突发预警,可提升管理效率与人员安全。
随着呼吸心率识别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的逐步拓展,正在为更多高风险场景提供高效、精准的解决方案。接下来连信数字将继续优化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大模型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用AI+心理赋能千行百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