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上午,台风“韦帕”从深圳南部70公里的近海掠过,是2018年“山竹”后给深圳带来最严重风雨影响的台风之一。在做好前期台风监测和预警预报基础上,深圳市气象台于20日7时升级台风橙色预警信号,并同步升级二级内部应急响应,与全市防灾减灾部门携手打好台风“韦帕”防御战。
7月19日晚市气象台预报员紧盯台风动态
科技赋能,递进式气象服务与台风赛跑
7月17日,市气象台发布《气象信息快报》,提醒各部门热带低压生成,将对深圳造成风雨影响。18日再次发布《重大气象信息快报》,进一步细化预报风雨具体量级“最大阵风可达10-12级,降水累计可达暴雨到大暴雨”,并初步给出未来预警信号升级的节奏,为本次台风防御组织打出了“提前量”。随着台风“韦帕”的靠近和台风预警信号的升级,19日8时起每3-6小时发布一次台风判研信息和《台风暴雨监测专报》,及时通报台风最新动态和风雨影响,让防灾人员做到心中有数。
在这一次次精准预报和风险预估的背后,是气象新科技的有力支撑。针对台风“韦帕”的路径预报,市气象局与华为云共研的“盘古”“智霁”区域模型表现出色,早在17日就稳定预测“韦帕”将趋向珠江三角洲附近区域,为预报员开展递进式服务注入“强心针”。下一步还将继续加强联创研发,不断优化区域预报模型算法,提高台风强度和降雨预报能力。
预警先导,全市联动凝聚防御合力
尽管台风“韦帕”的影响时段恰逢周末,但是在与时间赛跑、与风雨竞速的防汛一线,市气象局早早发布了“集结令”,所有局、处级领导和业务服务岗位的人员均取消周末休假、及时返岗24小时值守。在防灾减灾的紧要关头,气象服务既是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屏障,更是检验作风建设成效的试金石。
18日以来,市气象局主要领导坐镇业务一线指挥调度气象服务,动态为市领导提供气象信息服务,在全市防台风电视电话会议上汇报台风研判情况。同时,为提升高影响行业的气象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台风影响时段,市气象局派出气象应急车,局主要领导与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业务一线人员共同在风雨最大的沿海区域实地监测分析风雨影响,及时掌握第一手灾情线索。分管业务局领导每日赴市三防指挥部参加会商调度会,研判台风动态及影响。各处室单位人员取消休假,返岗加强值班值守,全面做好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和气象信息服务。
市气象台加密与三防、海事、规自、交通等部门视频会商、分析判研和联防联动,累计开展台风预警“叫应”各级防灾责任人711人次,接听率100%。随着台风预警信号的逐步升级,全市启动防台风应急响应,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各部门各行业迅速响应,各项防台措施紧锣密鼓地铺开。
全程跟进,贴心防台服务直达市民指尖
“阳台物品请收好!”“这份防御指南请查收!”18日14时,市民林女士所在小区物业群消息不断,转发的正是深圳市气象局精心制作的《台风“韦帕”防御日程指南》。该指南图文并茂、清晰明确的将台风影响过程划分为6个阶段,并详细给出每个阶段的时间节点、天气特征、防御指南等,被各主流媒体和市民纷纷转发,阅读量超540万人次。
自7月16日起,市气象局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有条不紊引导市民应对从“防暑”到“防强对流”再到“防台风”的天气转变。尤其是在20日上午发布台风橙色预警后,深圳市气象局“深圳天气”视频号以一小时为间隔发布视频,先是对台风橙色预警信号生效的消息广而告之,提醒公众做好防御,接着又针对公众关心的三个问题做了逐一回复,包括:台风“韦帕”和“山竹”比怎么样?接下来“韦帕”还有什么样的风雨影响?“韦帕”影响什么时候结束?为了突出台风防御的紧迫性和严重性,深圳天气的气象主播还出其不意地穿上西装打上领带。截至20日16时过程累计阅读量和播放量超过5000万;向全市手机用户发送全网预警短信3280万条;全市重点场所2万多个电子显示屏和户外大屏展示台风预警信息,树牢应对台风的全民防线。
7月18日起全市户外电子显示屏滚动显示台风预警预报和风险提示
(深圳市气象局供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