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国家大剧院联合全国35家剧院正式成立“第二现场”联合协作组,推动优质舞台艺术资源常态化共享。此前一天,国家大剧院舞台艺术“第二现场”再度启幕。莫扎特最具代表性的歌剧经典作品《费加罗的婚礼》通过4K超高清+5.1环绕声技术,在全国30多个城市百余座影剧院同步直播,让近2万名观众在家门口同步享受国际顶级歌剧演出。
“与往日只需要关注本剧场演出质量不一样,‘第二现场’启幕后,我开始惦记着分布在天南海北的影院、剧场内多达五位数的观众的感受。”国家大剧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宁告诉记者,此次《费加罗的婚礼》直播是继4月19日话剧《林则徐》以“第二现场”形式在全国同步直播获得成功后,国家大剧院舞台艺术“第二现场”品牌的第二场重要活动,也是首次尝试歌剧门类的全国性直播。
“国家大剧院倾力打造的舞台艺术‘第二现场’,充分结合超高清直播、全景声系统、智能导播等先进技术,是国内迄今为止覆盖区域最广、联动影剧院最多、协作技术环节最复杂的演出直播活动。”王宁表示。
“歌剧融合音乐、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同步直播面临诸多技术挑战。”国家大剧院副院长马荣国介绍,为保证每一位观众都能享受到同等高品质的艺术体验,国家大剧院同参与“第二现场”直播的全国各影剧院周密配合,技术团队在一个月内克服了各地网络环境差异、设备升级调试等一系列难题,完成了全部设备的测试和升级,并有效建立“双保险”备份系统。
据了解,《费加罗的婚礼》包含近3000个需要精准衔接的镜头,对直播技术要求极高。国家大剧院技术团队自建超高清直播系统,采用4K画质和5.1声道环绕声技术,通过60余个独立通道进行声音拾取,配合低延迟编码技术,确保音乐和画面完美同步。
7月19日直播当晚,各地影剧院观众纷至沓来。记者在国家大剧院导播间看到,直播系统能精准捕捉舞台上细微的表情变化和服装纹理,甚至演员睫毛的颤动都清晰可见,为观众带来“无压缩级”的艺术还原。
据了解,《费加罗的婚礼》“第二现场”直播不仅坚持了30元至80元的极低票价,在和田地区影剧院和和田县影剧院,各族群众更可以免费预约观看。新疆和田观众杜慧文深有感触地说:“希望以后经常在家门口看到‘第二现场’的演出,让更多艺术融入我们的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在越来越多专业观众看来,选择“第二现场”甚至比身临国家大剧院更有“获得感”——演出开始之前,当国家大剧院的观众沉醉于长安街的迷人夜色时,“第二现场”的观众已经跟随导赏镜头入戏了;中场休息时,专业主持人和艺术家更是趁热打铁,带领观众走进后台,探索鲜为人知的花絮故事。
此次,“第二现场”的导赏环节再次成为观众热议焦点。著名主持人李佳明携手女高音歌唱家张立萍,带领观众深入台前幕后,从专业角度解读这部歌剧的艺术密码。中场休息时,镜头捕捉到指挥家吕嘉解析音乐美学、主演备场等画面。这些现场观众无缘得见的“幕后花絮”,成为“第二现场”观众独享的“艺术彩蛋”。
7月20日,“舞台艺术第二现场联合协作组”在国家大剧院北京艺术中心成立,首批35家成员单位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第二现场”从单次活动升级为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系统。根据协议,首批35家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剧院将共同推动“第二现场”项目常态化发展。协作组成立未来或将纳入海外剧院合作伙伴,推动中国舞台艺术“走出去”。
国家大剧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赵海英表示,“第二现场”的核心价值在于让优质文化资源从“少数人的专属”变为“多数人的日常”。
多位戏剧界专家学者观剧后对本报记者表示,从《林则徐》到《费加罗的婚礼》,国家大剧院“第二现场”项目用三个月时间,完成从试水到成熟运营的跨越。这个以“百城千幕,全国同启”为愿景的创新实践,彰显了在文化、科技相互赋能下,高雅艺术完全可以突破时空限制,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连接观众心灵的桥梁。
(本报北京7月20日电 本报记者 董城 通讯员 李嘉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