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不肯来,烈日不肯暮。”大暑节气到来,气温一路飙升,空调俨然成了现代人的“续命神器”。不过,在没有空调的古代,人们又是怎么熬过炎炎夏日的呢?事实上,除了抱冬瓜,还有很多古人纳凉“黑科技”!
大暑这天,新闻推出了AI+XR创意新闻短剧《穿越千年的清凉之旅,解锁古人消暑黑科技》,借助XR(扩展现实)、AI技术建构四维场景,以一位“穿越”的现代人的视角,展示了古时候人们用来消暑的那些“神器”。
古代的竹席、团扇,在现代依旧司空见惯;而古代的“冰箱”“冰淇淋”,你见过吗?来自战国时期的青铜冰鉴,分为内外两层,外层放冰,内层可以放置美酒或食物。炎炎夏日,将冰块放入冰鉴,丝丝凉意便会散发出来,让食物变得清凉可口的同时,还能为室内降温。它不仅凝聚着古人的巧思,也见证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智慧。还有出现在壁画上的酥山,是将奶油、酥油加热滴淋成山形后,冷冻或淋于碎冰之上,并加以点缀而成的食物。除此之外,还有与“抱冬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竹夫人”等好物,帮古人们把降温效果拉满。可以说,他们的“清凉智慧”,体现在了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从这些文物中,我们看到了古人面对酷热时的从容与智慧。那时候的科技虽不比现在,但他们却能凭借着自己的创造力和对生活的热爱,找到各种消暑的方法。这些古老的智慧,不仅为他们带来了清凉,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这个夏天,如果你也热到崩溃,别忘了来找古人“借凉气”,他们的智慧,就藏在每一件文物里!
新闻记者 雷蕴含 视频制作 刘微 王四维 周彬 冯子宸 翻译 四川国际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