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不多说,七彩虹今年同期上市的三款新品,咱们挨个儿讲,另外还有近期重新补货的M2Ti,过阵子也会和大家聊一聊。
三个产品里我认为声音最具辨识度、值得优先种草的反而是Silver Reference银参考这个塞子,开箱过程和ID设计方面就已经给到了很强的情绪价值,声音水准并不像做播放器出身的“跨界”品牌打造的产品,其实之前他家的五重奏就已经体现出了极强的调音水准、尤其是回放古典乐的素养,但放在那个价位上来说,在耳机行业里的品牌力其实是吃亏的,这次银参考所处的价位和它呈现出的一些更大众化的声音特性、包括三动圈这个更有纸面噱头的结构,也注定了它更会是一个容易被行业所记住的产品。
银参考标配了一个用料质感极佳的皮盒,而且耳塞套有一个独立的圆形小盒子放置,包含两种不同类型,一个是偏软带滤网、一个是正常硅胶套的质感,标配线表面做了防缠绕的那种细小沟壑处理,是属于那种线如果缠在一起了,随便抖抖就能抖开的,不容易揉在一起。
银参考使用的是三颗动圈结构,其中两颗为同轴排列,分别为10mm生物振膜和6mm钛振膜,另外还有一颗10mm碳基复合振膜动圈,据说这三颗动圈并没有做滤波的分频设计,传统的混合单元,不论是动圈还是平板、动铁等,往往都会根据不同单元所需的发声频段做声音的“切除”,这一点我之前也在很多篇评测里给大家分析过,就比如常见的以动圈为低频单元的圈铁结构里,往往会给动圈加一个滤波达到在某一个频段开始衰减声音的目的,然后再用动铁去衔接上它被切割的频段,但银参考纯粹是靠单元的物理通道、反射、泄气等手段实现三颗动圈的组合,对于全频段保持相位一致性的难度是很大的。但在实际的声音反馈里,银参考的衔接我并没有听出什么异样,非要说的话就是低频稍多一些、Delay感强一点,但这个特性本身在很多单单元的耳机里也普遍存在,很难说一定是分频的问题造成的。
银参考的声音和当初展会上听到的没有什么改变,甚至我可以直接套用当时展会上的结论——银参考是比较中性杂食向、而且传统“圈味”很足的路子,没什么染色但宽松感很好,低频的存在感挺强的,Live类的曲子尤其带感,低频的动态强大、下潜深、也能够间接辅助出混响在纵深空间延展开来的感觉,听大编制非常带感,也是这个价位为数不多可以听严肃古典的耳塞。它的人声我觉得是好听的,但属于没染色、没有明显润感加成的路子,我个人认为听陈奕迅这种有醇厚度、且喉音带点颗粒感的嗓音会很好听,女声是属于中规中矩一些的,但它的人声也还是会比较吃音源和搭配,可能会放大音源里的细节缺陷,但搭配好的前提下是一个上限极高的塞子、换线带来的提升反馈也非常直观。它的低频会让我联想起同样为多动圈结构的MA日蚀,也是低频非常凶猛、结像稍稍肥一些的路子,同时高频可能在听一些常规的流行、ACG的时候略偏暗,但是整体的能量感衰减更加“现场化”,尤其是弦乐部分有着极为具象化的结像、以及优秀的瞬态和自然的衰减感,在现代声的那种比较明亮的耳塞里,他们很难兼顾管弦乐曲目的华丽感、泛音、以及残响的衰减,往往结像过于偏细或者亮度太高、声音的衰减偏陡峭,但银参考在大编制、室内乐、包括爵士乐的录音里,都能够在动瞬态优秀的基础上呈现非常准确的能量感衰减。
银参考这个塞子除了横向声场不算大以外(但纵高、纵深非常优秀),素质层面在这个价位是拉满的,而且人声、器乐的杂食度极高,人声虽然相对贴近、但音色质感我只能给到80分的样子,女声的甜度稍微差点意思,追求人声毒性的话可能得通过一些有味道的前端来互补下,但是听古典我可以给到95分,越严肃的曲目、越考验音色与控制力的曲目它就越游刃有余。唯一我觉得比较直观的缺点还是佩戴,它腔体的整体长度是偏长的、而且导管也偏深,对我这种耳廓偏大的人来说其实是完美佩戴,甚至如私模一般贴合,但是对小耳廓用户来说可能会存在顶到耳朵软骨的情况,参考类似于Acoustune家的那种感受。
七彩虹L1这个机器我原本打算从文章里剔除的,因为我相信大家对于双43131方案+内置H类放大器的这个公版方案已经看厌了,但这里我还是提一下它的两个优点,首先就是七彩虹一直以来的强项,那就是对于数字信号的处理,他们近些年一直在把自家旗舰播放器上的Jitter处理技术下放到小尾巴里,包括这个L1,搭载专为U系列播放器而设计的第二代 Jitterkill 飞秒时钟技术,通过 ASYNC 异步模式重整数据,使音频信号传输绕过 USB 时钟与 SRC 干扰,输出纯净清晰的声音。只玩便携的玩家可能并不清楚数字时钟信号的重要性,更理解不了台机玩家要买独立的界面、时钟,但说简单总结的话,L1你会明显感觉比其他家的431XX公版方案的声音在结像方面更清晰、声像更具象化,而且音色上做了一些偏暖的处理,人声质感毛茸茸的、低频也比较丰满澎湃,听起来的饱满度非常不错。
我手头另一个常用的同类型尾巴是EPZ的TP35Pro,我为什么喜欢用它、以及为什么推荐,绝不是因为它用的43198比131贵,我已经强调过无数次这两个东西本质上没有区别,而是因为TP35Pro的设计、体积、优秀的做工和不同配色带来的逼格、情绪价值,加上声音中性干净、好搭配,我无脑推荐也不会出错——而这一点其实七彩虹也做的非常好,抽拉式的同轴双层设计、无螺丝无模线、M2同款的多层屏蔽单晶铜镀银USB线、极轻量化的重量,它可能是同价位看着最“上档次”的解码耳放了,而且正是因为这一点,可能大家对它的声音预期并不高、但实际听到的时候又可能有惊喜,所以说这款L1,我认为它会在三百档位的小尾巴里具备持久的生命力,也可能作为我日后给亲朋好友送礼物的首选之一。
而这款L2,它在外壳方面的设计与工艺会明显比L1来的复杂很多,但设计语言是近似的,能够看到家族式的风格,官方给L2的风格起名叫做“迷宫式回环”,从底部能够看到外侧有一个对母座那儿的包边,而且细看之下的金属加工精细度是很高的,从体积来说甚至并不会比M2Ti小,事实上它也有很多的硬素质部分的表现并不输M2Ti,整体的电路设计也是非常高阶的水准。L2的外壳多了三个物理按键,但需要吐槽的是它的音量调节部分非常松垮,求证了以后发现并不是装配精度的问题,应该是在设计环节就有过大的限位导致生产备料环节没办法修改了,摇晃起来也会有声音,犯了和旷世CMA18P一样的问题。
除了七彩虹标志性的JitterKill技术带来的高精度数字信号处理以外,L2搭载了准旗舰级的ESS 9039Q2M芯片,内部电路将数字与模拟电路彻底分开,并为基于XR 2001独立运放的模拟电路引入了性能模式以消除高频噪音,整体的驱动上限、背景的静谧性来说,L2和L1有着一耳朵的差距,声场的表达方式也是更多了一些Y轴的高度和纵深、人声的怼脸感有所削弱.但虽然是ESS家的DAC,L2的声音表达方式并不会给到能量感很冲、密度偏大的感觉,我反而觉得它的密度不算高,呈现出那种声音很轻盈活泼的感觉,中高频部分比L1要多了一分“轻快”,但仔细推敲下来,高频的密度并不算弱,和自家旗舰M2Ti比的话,它的声音少了一分厚重、器乐的扎实度要差一截,但从调音来说我却觉得它好像在刻意和L1互补一样,L1少什么它就有什么,比如L1的低频稍多、男声醇厚、声场偏近,而L2就是更中性、女声甜润度更好、声场更立体、纵深更充分,听起来其实和M2标准版是有点接近的,都是那种乍一听干净明快清晰的路子,但L2在高频部分更上扬、凝聚感会更突显一点,女声跟更精致、也更发甜一些,而M2在中下盘的扎实感更有优势,但其实有时候我不仔细AB的话,二者并不会体现出多直观的区别,而且他们目前的终端零售价基本上是持平的,我个人认为两个产品不论是素质还是调音都在伯仲之间,所以感觉定位貌似是有些冲突了,你要问我二者怎么选的话,我的回答是哪个看着顺眼买哪个好了。
七彩虹Colofy这个品牌在七彩虹的整个母公司的架构里一直是属于那种“战略储备”型部门,出的东西一般小而精、而且往往在技术层面是有所说法的,从耳塞的角度来看,虽然是跨界之作,但是光这个外形设计与硬件结构就能够看出他们自主研发的劲儿是蛮足的,不做“撞脸供应链”款式也一直是他们的坚持。从小尾巴的表现来看,他们JitterKill一招鲜吃遍天的这个独门绝技在2025年依然有用武之地,出色的ID设计与金属件的加工工艺在行业里是极具辨识度的东西,但比起这个,我相信大家还是在期待着传说中的旗舰播放器“UX”能够早日诞生在我们眼前,当然了,前提是这个立项还存在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