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superhero飞起来那么逼真?”“电影里的爆炸场景是真的在放火吗?”
近日,区科普事业中心“行走的科学课堂”系列科普活动又出新花样,金山学子走进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亲身体验了一场关于电影幕后的奇妙探险之旅。
活动当天,该学院的资深导师用“干货+趣味”双在线的讲座点燃了全场。面对学生们天马行空的问题,导师们从剧本里的分镜构图原理,讲到拍摄时镜头焦距与透视的数学关系;从绿幕抠像的色度键技术,聊到后期特效中粒子系统的物理模拟。当提到人工智能正在给影视行业“开挂”——比如用算法自动生成符合剧情的场景草图,或是通过大数据分析观众喜好优化剪辑节奏时,台下的“小影迷”们更是瞪大眼睛,仿佛发现了新世界的大门。
跟着导师走进实训片场时,学生们的惊叹声此起彼伏。在摄影棚里,他们亲手摸了能拍出“一镜到底”神作的专业轨道,听老师讲解不同焦段镜头如何通过光学原理改变画面张力。在后期制作室,他们看着特效师用软件把一张草图变成会动的外星生物,才明白震撼的视觉奇观,全是计算机图形学与流体力学在“搞事情”。就连学院里不起眼的录音设备,都藏着声学工程的大学问——为什么麦克风的摆放角度能决定声音的“故事感”?这些课本外的知识,让科学突然变得可触可感。
在互动环节,更是成了一场妙趣横生的“脑洞交流会”。同学们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指尖在软件界面轻快游走,一个个充满奇思妙想的AI图像跃然眼前:站在东方明珠塔前穿着潮牌皮衣、手握相机的史迪奇;摇头晃脑的小猫咪;花园里惬意地趴在玫瑰花丛旁的小狗……“果然,科学才是最好的‘造梦师’。”参与活动的学生感叹道。
从镜头光学原理到计算机特效算法,从声学设计到人工智能应用,学生们在光影流转中触摸到科学的肌理。这种“寓教于乐”的科普形式,不仅让抽象的物理、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可感,更悄悄播下了“科技+艺术”的创新种子。
据介绍,作为上海大学与温哥华电影学院联手打造的“影视人才摇篮”,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一直以好莱坞级的教学标准闻名。从贾樟柯院长坐镇的专业团队,到毕业校友参与《流浪地球》《哪吒》等爆款作品的亮眼履历,这里本身就是一部“行走的影视教科书”。这次科普课堂解锁的,正是藏在酷炫镜头背后的科学密码。
金山区科普事业中心今年已成功举办4场“行走的科学课堂”系列科普活动,还将开展不同主题的科普活动,并积极对接区内外其他资源,解锁更多“科学+”场景。
(来源:i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