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元包月“无限流量”藏猫腻!揭露随身WiFi低价流量陷阱
刷短视频看到随身WiFi只要9块9,还写着“无限流量、全国通用”,谁不心动?我反手就下单了两个,准备一个放车里,一个塞行李箱,出差党瞬间安全感拉满。结果用了不到一周,就被现实啪啪打脸。
视频卡成PPT,网页转圈能绕地球三圈,一查后台,好家伙,月流量刚到100G就被限速到128kbps,这速度连老年机都嫌弃。去问客服,人家轻飘飘甩来一句:“无限流量≠无限高速流量,用超了就降速,条款里写了。”好了,原来这些猫腻都藏在小字里。
先说价格。9.9元包月听着像做慈善,但设备得自己买,最便宜的套餐版也要69元,而且必须用满12个月,提前解约赔违约金。算下来一年至少200块打底,和正规流量卡比根本没便宜多少。
更离谱的是,有些商家玩文字游戏,宣传页大字写着“不限量”,小字却标注“每天前10G高速,超出后限速1Mbps”,这就好比你办健身卡,前台说器械随便用,结果进健身房才发现,哑铃超过5公斤得加钱。
再说套路。你以为买的是随身WiFi,其实是共享充电宝的翻版。设备里插的物联网卡,流量池就那么多,商家靠超卖赚钱。打个比方,1000G的总流量卖给100个人,每人标100G,理论上刚好分完,但商家敢卖200份,因为赌你不会天天用满。一旦遇到节假日或者出差狂刷剧,集体踩坑,网速直接崩。我清明节回老家,下午三点开始,设备红灯狂闪,客服永远排队50+,最后靠手机热点续命。
限速只是初级玩法,高级点的直接跑路。去年某宝销量前几的一家,双11爆卖10万台,过完年店铺就消失了,连公众号都注销。用户想退押金?客服机器人循环回复“请耐心等待”。更损的是,有些商家用“预存话费送设备”当幌子,比如充300元分24个月返,结果返到第3个月就断供,投诉才发现公司注册地在深圳某写字楼,实际早人去楼空。
有人要问了:正规运营商也出随身WiFi啊,为啥不买?兄弟,看看价格就懂了。电信官方设备299元起,月租30元才30G流量,刷俩剧就见底。而杂牌军敢标“3000G不限速”,就是吃准了你想占便宜的心理。其实动动脑子就知道,运营商批发价1G流量都要0.3元,3000G成本将近1000块,9块9连零头都不够,商家难道用爱发电?
那到底怎么避坑?记住三句话:别碰预存话费、别信不限速、别买无名小店。真要用随身WiFi,选点正规品牌、中兴、臻鎏、华为,至少售后有地儿找;或者办张运营商副卡,30元100G虽然贵点,但胜在稳定。要是短期出差,直接手机开热点,比啥都香。
最后提醒一句:所有低价爆款的背后,都标好了收割的镰刀。你以为薅了资本羊毛,其实早被反向薅成葛优。下次看到“9.9元无限流量”,长按图片搜同款,看看追评里有多少骂娘的,再决定掏不掏这9块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