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录了音,转文字要等半天。结果还错漏一堆,人名职务全不对。整理纪要比开会还累,重点全靠猜。或者培训上课,老师讲得快。手写记不全,录音转文字又漏专业词。课后复习对着乱糟糟的文字,头都大了。这些记录难题,真不是你不够努力。是传统工具早就跟不上需求了。
传统录音工具,到底卡在哪?现在市面上的录音工具,说难听点,大多还停留在“录音机”阶段。
你看,普通录音笔只能录声音。想转文字?得导到电脑,再用软件处理。中间折腾半小时,这效率谁受得了?就算是带转文字功能的App,也问题一堆。识别率低得离谱,方言、专业术语直接瞎编。上次我用某工具转技术会议,“区块链”硬是识别成“去快连”。改都改不明白。而且格式死板得很。所有人说话混在一起,分不清谁是谁。重点内容也不会标,几千字文字堆在那,找个结论得翻半天。最气人的是,它们不会“进步”。用了半年,还是老出错,一点没适应我的口音和常用词。这些工具只是“完成任务”,根本不算“提效”。
听脑AI:不只是转文字,是你的“智能秘书”
其实呢,现在AI技术早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了。听脑AI就是专门针对秘书场景做的深度优化。
它跟传统工具最大的区别是啥?
不是多了个功能,而是把“录音-转写-整理-应用”全流程都智能化了。
举个例子,我之前用普通工具处理商务会议。一场两小时会议,转文字等15分钟,识别错漏20多处。然后手动分角色、标重点、排格式,又花2小时。总共2小时15分钟,累得不行。
换听脑AI之后,全程实时处理。会议开始,转文字同步出现在屏幕上。结束时,分好角色、标好重点的纪要已经生成了。我只要稍微核对下,40分钟搞定。效率直接翻了3倍多。这才是真的“智能秘书”——不光帮你干活,还比你干得快、干得好。
5个核心功能,解决90%的记录痛点
听脑AI的功能,不是堆出来的,全是冲着痛点来的。
1. 实时多语言转写:边说边出稿,方言术语也不怕
传统工具转文字要等录音结束。
听脑AI是实时的,说话人刚讲完,文字就出来了。远程会议时,外地同事说话带口音?它支持20多种方言,四川话、广东话都能识别。最厉害的是专业术语库。你提前上传行业词表,比如“碳中和”“量子计算”。转写时自动精准识别,不会再出现“去快连”这种笑话。
2. 智能角色分离:谁说话一目了然,不用再猜
开会时七八个人发言,传统文字稿就是一团乱麻。听脑AI能自动识别不同人的声音。提前录入参会人信息,转写时直接标“张总:”“李工:”。就算临时加人,也能手动标记,后续自动跟进。上次我整理跨部门会议纪要,12个人发言。用听脑AI分完角色,每个人的观点清清楚楚。不用再反复听录音确认“这是谁说的”,省了1小时。
3. 重点内容智能提取:自动标红关键信息,不用通读全文
几千字的会议记录,找重点得从头看到尾?听脑AI会分析语义,自动识别关键信息。比如“下周交方案”“预算50万”“张三负责”,这些都会标红。还能生成摘要,300字概括整场会议的结论和待办。我现在看纪要,先看摘要,再看标红部分。5分钟就能抓住核心,不用再对着大段文字发呆。
4. 个性化定制:你的习惯,它会“记”住
每个人的工作场景不一样,需要的格式也不同。听脑AI能自定义模板。比如销售会议要突出“客户需求”“报价”,培训记录要分“知识点”“案例”。设置一次,以后自动套用。它还会学你的口音和常用词。你标记过“王经理”不要写成“汪经理”,下次就不会错。用得越久,识别越准,就像专门为你调过的一样。
5. 多场景适配:开会、培训、采访,一个工具全搞定
别以为它只能开会用,不同场景都能适应。商务会议:自动生成待办清单,负责人、截止时间标得明明白白。培训课程:上传课件大纲,转写时自动匹配知识点,生成复习笔记。记者采访:支持外接麦克风,嘈杂环境也能清晰收音,还能导出纯对话格式。个人灵感:手机端随时录音,转文字后直接同步到备忘录,不怕忘记。
3步上手,打造你的专属秘书AI录音系统
其实呢,用听脑AI一点都不难,3步就能搞定。
第一步:选对工具,别贪多
市面上工具很多,别选那种大而全的。听脑AI这种专注秘书场景的,功能更精准。直接在官网下载App,手机、电脑都能用,数据还能同步。
第二步:5分钟做好个性化配置
打开工具后,先做两件事:
1. 上传你的常用术语库(比如公司人名、产品名、行业词)。
2. 选一个纪要模板(商务/培训/采访,也能自己设计)。
这步做好了,后面用起来会特别顺。
第三步:边用边优化,越用越顺手
刚开始用,可能会有小错误。听到不对的地方,直接在文字稿上点一下“纠错”。系统会记住你的修改,下次就不会再错。用一个月,识别准确率基本能到98%以上。
效果说话:这些数据,比我说啥都管用
空口说好用没用,看实际数据:
转写准确率:传统工具平均85%,听脑AI能到98%。
我测试过10场不同会议,传统工具每场平均错漏23处,听脑AI平均3处,还都是标点符号这种小问题。
整理时间:两小时会议,传统工具2小时15分钟,听脑AI40分钟,效率提升70%。
重点识别:手动标重点平均漏20%关键信息,听脑AI漏5%以内。
用户反馈:我身边用过的同事,90%都说“再也回不去传统工具了”。
现在都2025年了,记录这件事早该智能化了。
别再用“录音机+手动整理”折磨自己。听脑AI不是让你学新技能,而是帮你把重复劳动交给机器。
你只需要专注开会、听课、交流,剩下的交给它。说白了,效率提升了,你才有时间做更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