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三小时整理压缩成半小时:录音转文字的提效日常
平时除了写文章,我干得最多的事就是帮人整理各种录音纪要——开会录音、采访录音、课程录音……接触的人多了,发现一个共性问题:大家对“音频转文字”的需求,早就不是“能转就行”,而是“怎么转得又快又准,还能直接用”…
平时除了写文章,我干得最多的事就是帮人整理各种录音纪要——开会录音、采访录音、课程录音……接触的人多了,发现一个共性问题:大家对“音频转文字”的需求,早就不是“能转就行”,而是“怎么转得又快又准,还能直接用”…
开会录音发群里,有人说""我回去整理"",结果拖三天;整理好的纪要发邮件,有人没看,有人改了不标版本,最后到底用哪个? 所以啊,现在的工具,大多只解决了&quo
开会录音后整理纪要太费时间 1小时的录音得听2小时 其实好的智能录音工具 而是从录音到归档的全流程优化 我把整理好的文档发给领导团队用录音最头疼的就是协作 这些场景用智能录音,效率翻倍 课后10分钟就能拿…
生活组织会常有的"讨论-分歧-决议"流程,工具会自动识别:哪部分是大家在吵架(讨论分歧),哪句话是最后拍板的(决策结果),哪几句是必须做的(待办事项)。 我自己的习惯是,每个月生活组织会结束后,用工具把纪
有个做知识直播的朋友,用了后观众停留时长增加20%,因为听不懂的地方看字幕就能跟上。但1小时会议按3000字算,90%准确率就有300字错漏,校对要40分钟;听脑AI 98%准确率,错漏60字,5分钟校对完,…
早上9点的部门会,领导说“这个方案下周要落地”,你低头记“方案下周落地”,一抬头,他已经讲到执行细节了;下午2点的客户沟通会,对方连说三个需求,你手忙脚乱写了半页纸,回去一看,“需求B”后面只画了个圈,具体…
高音质录音:再吵的环境,说话声也能“拎”出来普通录音软件是“全收”,不管人声还是噪音都录进去;听脑AI是“精选”,它有个“人声增强”功能——简单说,就是能自动识别“谁在说话”,把人声放大,背景噪音压下去。听…
用腾讯会议时,直接在会议界面点听脑AI插件,选模板开始记,结束后点“同步到飞书”,飞书文档里就有结构化的纪要了,任务项还能自动生成飞书待办。我们IT部的同事说,他们对接过很多工具,听脑AI的API接口是最开放…
高音质录音:再吵的环境,说话声也能“拎”出来普通录音软件是“全收”,不管人声还是噪音都录进去;听脑AI是“精选”,它有个“人声增强”功能——简单说,就是能自动识别“谁在说话”,把人声放大,背景噪音压下去。听…
高音质录音:再吵的环境,说话声也能“拎”出来普通录音软件是“全收”,不管人声还是噪音都录进去;听脑AI是“精选”,它有个“人声增强”功能——简单说,就是能自动识别“谁在说话”,把人声放大,背景噪音压下去。听…
它主要帮企业处理会议记录,核心功能有两个:一是提供标准化的纪要模板库,二是支持按企业需求定制专属格式。还有个做培训的团队,用定制化格式记录课程开发会议,每个决议后面自动生成负责人和截止日期,直接同步到日历。用…
不用再反复听录音确认“这是谁说的”,省了1小时。我测试过10场不同会议,传统工具每场平均错漏23处,听脑AI平均3处,还都是标点符号这种小问题。 用户反馈:我身边用过的同事,90%都说“再也回不去传统工具了…
转写准确率:普通工具平均85%,听脑AI平均98%(专业词准确率99%,口音重的候选人也能到95%)整理时间:传统方式30分钟录音需要2小时整理,现在40分钟(包括检查和协作),时间省70%信息遗漏率:以前…
实测30人股东会录音,从上传到拿到结构化纪要只用了2分47秒,这效率在同类工具里算第一梯队。实测2小时销售会议,生成了7条决议事项和12个行动项,漏了一个关于预算调整的口头约定,问了客服才知道,需要在转写文本…
其实我一开始也觉得“录音转文字而已,手动也行”,但真用了智能助手才发现:效率提升不是“省了几小时”这么简单,是你不用再被琐碎的重复劳动消耗精力,能把注意力放在“客户要什么”“项目怎么推进”这些真正重要的事上…
先使用AI工具生成初稿,人工再进行术语、角色与格式的全面修订;可节省40%以上时间,同时保障专业度与可读性;✅三、第三步:整理输出格式,便于实际使用 逐字稿模式:保留全部发言内容,标注说话人,适合详细记录…
最主要的是功能太基础,只能出文字稿,关键词提取、待办事项这些都没有,转写完还得自己对着稿子划线标重点,等于只完成了一半工作。智能分段是按语义来的,比如听到“接下来讨论第二季度KPI”“下面进入产品研发环节”,…
那时候常想,要是有个工具能懂我要什么就好了——不光转文字,还能帮我把内容理清楚。从录音开始,到转文字,再到分析重点、整理结构,最后分享协作,一整套流程都帮你搞定。是真的能让你告别熬夜整理录音的痛苦,把时间花在…
就算文字没错,3小时的会议录音转出来是几万字的纯文本,谁发言、哪段是重点、待办事项有哪些,全得自己划。 说白了,智能音频转文字工具,得像个“虚拟助理”:不仅帮你把话变成字,还能帮你标重点、分任务、同步给团队…
有人拿录音笔录完,回头听2小时录音,整理成文字又花3小时;有人开会手写记重点,结果漏了一半决策;还有团队更麻烦,会后几个人各记一版,执行时对着“不同版本”的纪要吵架……有个粉丝是项目经理,一天最多开5个会:早…
83%的职场人每月至少有5次“录音后需要整理成文字”的需求(比如会议纪要、客户沟通记录);但67%的人用的还是手机自带录音功能或普通录音笔,这些工具只有“录”的功能,转写、整理全靠手动;更麻烦的是音质,49…
我见过最夸张的案例是,有个朋友的团队为了整理客户研讨会录音,三个人花了整整两天。我现在用的听脑AI,本质上是把整个记录流程重构了。 尤其是跨部门会议,以前会后还得单独跟同事确认"刚才说的截止日期是哪天",
会议开始前,在系统里设好参会人角色(客户产品技术)开会时,工具自动分清谁在说话,客户提到的 “必须要”“最重要”这些词会标红会议结束后,系统自动生成 “需求清单”“技术评估点”“待确认事项” …
全程4小时,还得反复听漏的部分。现在开听脑AI,会议时录音,结束点生成报告。用听脑AI后,20分钟生成纪要。用听脑AI语音输病历,系统自动结构化症状、诊断、处方。生成销售漏斗分析表,每周例会准备时间从5小时降…
;用普通录音笔吧,录是录下来了,但回来还得从头听,2小时的会,整理纪要再花2小时,时间全耗在这了。 -实时在线协作:几个人可以同时打开同一个文档,谁改了哪段、加了什么批注,右边都有记录(比如“王五 10:2…
现在大家需要的是能把录音变成“能用的资料”的工具。听脑AI是我最近测试下来,针对这个场景优化比较深的。 我测试过一段40分钟的技术研讨会录音,里面有3个人说话,还夹杂着键盘敲击声。30分钟的录音,它会生成20…
以前他们整理纪要的方式是“录音笔+人工”:会后产品经理听录音整理,2小时会议至少要花2小时整理,经常晚上9点才发出来,第二天执行时,大家早忘了会上说啥了。 王律师现在逢人就推荐:“以前整理纪要占了我30%的工…
更麻烦的是,录音存多了不好找,想查三个月前某个讨论,得一个个音频点开听,效率低到想哭。 上次开跨部门会,会后大家直接在共享文档里确认各自负责的部分,以前得花1小时沟通“你当时说的是不是这个意思”,现在10分钟…
我一个客户是互联网公司的招聘经理,他们团队6个人,旺季时每天人均面8个候选人,光整理录音就占了6-7小时,下班前连筛选简历的时间都没有。以前是HR在微信群发一段文字总结,或者把录音片段发过去,业务负责人看完经…
最近半年,我测试了十几种会议纪要工具,发现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是“场景化的智能工具”——不是简单的转文字,而是从“录音”到“可用的纪要”全流程优化。我用了三个月,最大的感受是:它把“人需要手动做的事”,全交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