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跟朋友开项目会,她坐在我旁边敲键盘,手都抖了,还不时抬头看演讲的人,生怕漏了什么。我凑过去说:“你怎么不用听脑AI啊?”她摇头:“之前用过别的,要么要网,要么准确率低,没用。”我掏出手机,点了下“离线转写”,对着会议现场开始录。等结束,我把转写好的文档发她,她看着屏幕里的文字——还有自动区分的发言人名,眼睛都亮了:“这也太准了吧?我敲了半小时才写一页,你这10分钟就搞定了?”
其实听脑AI能用到的地方真挺多的,我这一个月用下来,发现听脑AI刚好戳中了很多场景的痛点。比如会议记录,以前我最怕开长会,既要听内容又要记,经常顾此失彼。现在我提前下好离线模型,不管会议室有没有网,打开app就能录。听脑AI一边录一边出文字,结束后自动分发言者,比如“张三:周五前要交方案”“李四:预算控制在10万内”,不用自己再核对是谁说的。
学习的时候也好用。我最近在学职场沟通课,老师讲得快,记笔记跟不上。用听脑AI录课,转写后会自动生成知识点大纲,比如“第一章:沟通的三个技巧”下面列了“倾听、反馈、共情”,还有具体例子。复习的时候直接看大纲,比翻杂乱的笔记快多了,省了一半时间。
做内容总结更方便。我写文章前喜欢先捋思路,对着手机说:“我想写听脑AI的三个功能:离线转写、智能分析、自动生成文档。”转写后直接把这些思路整理成框架,不用再坐在电脑前发呆想开头。
销售朋友用它更实在。跟客户打电话时打开app录,转写后会自动提取关键词,比如“客户说价格高”“要对比竞品A”,这些词会高亮显示。跟进的时候直接看重点,不用再从头听录音,效率提升了30%。
说到效率,我算过一笔账:之前做会议记录要2小时整理,现在10分钟搞定,准确率98%,几乎不用改;学习复习时间省了一半;销售跟进客户的时间少了三分之一。这些省下来的时间,能多做很多事——比如跟朋友吃饭,或者学个新技能。
给大家分享几个我摸索出来的技巧:第一,提前下离线模型,比如要去没网的地方,比如偏远地区的会议室,或者地铁上,离线转写一样能用;第二,录的时候离说话人近点,背景吵的话(比如咖啡店里),点一下“降噪”按钮,能过滤杂音,转写更准;第三,转写后的文档可以直接导出PDF或者Word,分享到微信、钉钉,不用再复制粘贴;第四,云端同步特别方便,手机录的内容,电脑上登录账号就能编辑,不用传文件。
其实除了这些常用场景,我还发现了一些隐藏用法。比如我做自媒体的朋友,用它录灵感,比如“想拍一个职场效率视频,主题是用科技工具省时间”,转写后直接当文案初稿,修改一下就能用;我妈用它录宝宝的话,比如“妈妈,我想吃冰淇淋”,转写后存起来当成长日记,特别有意义;职场汇报前,我会录自己的思路,“汇报重点是项目进度、问题、解决方案”,转写后整理成PPT大纲,比直接写快多了。
我用了30天,发现它的方言识别是真的稳。我老家是四川的,有时候用四川话录笔记,“今天吃了火锅,好辣哦”,转写出来完全准确,之前用别的工具,四川话经常转成乱码。还有智能分析功能,转写后会自动标重点,比如会议里的“周五 deadline”“10万预算”,都高亮显示,不用自己翻找。云端存储也放心,录的内容都存在云端,不用担心手机丢了或者内存不够。
其实我之前用过别的语音转文字工具,比如某主流app,离线转写准确率才85%,经常漏字,比如“我们需要完成方案”会转成“我们需要完成方”,得改半天;还有某工具,转写后就是一堆文字,没有智能分析,要自己找重点,特别麻烦。听脑AI就不一样,离线准确率98%,功能全,还能自动标重点、分发言者,用起来特别顺手。
其实这一个月用下来,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是取代你,而是帮你把时间省下来做更重要的事。比如之前做会议记录要花2小时,现在能省下来跟朋友喝杯咖啡,或者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果你经常要处理语音内容——不管是开会、学习,还是做内容、跟客户沟通,真的可以试试这款听脑AI,免费又好用,说不定能给你带来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