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赛道迎来爆发临界点。
短短两个月内,阿里、美团、京东、宁德时代等巨头密集出手,超10家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斩获新融资。同时,优必选、智元、宇树科技接连拿下大额订单,跑步迈向规模落地阶段。
站在机器人量产的关键节点,知行科技在7月21日宣布,携手地瓜机器人共同打造新一代机器人控制器iRC100。
从这次合作来看,知行科技自年初高调进军机器人领域后,正在通过自研、并购与合作,快速构建起核心部件和应用端双线并进的具身智能产品战略布局。
这种“汽车+机器人”的业务布局正在成为行业大势。越来越多的汽车Tier1和主机厂正跑步入场,为机器人造“大脑”“身体”或者集成,共同按下智能机器人时代的加速键。
产业投资热潮下,中国供应链“抢跑”具身智能赛道,引发资本关注。机构投资者近期扎堆调研产业链上市公司,寻找细分领域的价值洼地。
那么,在这轮资本化与产业化的竞速中,究竟什么样的企业能成为时代赢家?机器人赛道,是否正在孕育堪比特斯拉、英伟达的下一个造富神话?
中国机器人产业集体爆发,供应链玩家技术与工程积累是关键
“人形机器人元年”过半,行业从概念验证转向场景落地。巨头们通过产业投资积极布局,正是看中了机器人即将进入规模化生产和应用阶段的前景。
然而,长期以来困扰行业的“高性能”与“高成本”矛盾,始终是制约产业爆发的瓶颈。如何在保证复杂运动控制、环境感知交互等高性能需求的同时,将成本控制在市场可接受范围内,绝非单一技术突破能解决,而是对核心供应链的成熟度、成本控制能力和工程化落地经验提出了极高要求。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像知行科技这样具备深厚积累的供应链企业价值逐渐凸显。
2016年起步于智驾创业浪潮的知行科技,在智驾十年的高峰与低谷中沉淀了高性能辅助驾驶系统最为关键的底层技术、工程化能力和产业生态。随着对市场发展的不断理解,知行科技在2025年年初切入具身智能领域,成立全资子公司艾摩星机器人,抓住机器人产业爆发前夕的机会窗口期。
通过复用车规级量产经验和车端供应链优势,知行科技为机器人产业带来了更成熟的技术方案、经过大规模量产验证的工程方法论以及成本控制体系。
汽车电子对可靠性、安全性和成本控制的要求极为严苛,这种经验移植到机器人领域,能精准解决当前机器人智能化升级的痛点。
比如,主控制器作为机器人的“大脑”,是具身智能体的绝对C位。此前行业采用的X86+AI芯片的控制器,存在芯片间协同复杂、实时响应受限等痛点。而知行科技此次宣布与地瓜机器人联手打造机器人控制器iRC100,基于单SoC实现了大小脑一体化下的高实时性能、低功耗、小尺寸。
与此同时,知行科技与地瓜机器人提供从硬件设计制造到底层软件、中间件乃至AI模型部署的全栈解决方案,功能部署和底层软硬件的基础环境,都可为客户按需配置。这也意味着,知行科技在追求高性能的同时,构建起“性能领先、体验可靠、价格可负担”的商业闭环。这种闭环能力,正是当前产业爆发期最稀缺的要素。
从年初以“关节”切入机器人赛道,自研充电机器人,到此次与地平线机器人旗下地瓜机器人合作打造具身智能主控制器,知行科技在机器人赛道核心部件和应用端双线“狂飙”,证明技术积累深厚、工程化能力强的供应链企业,可以快速迈向高价值领域,并成为机器人产业化真正提速的关键力量。
这也让机器人未来产业格局和投资逻辑更加清晰。
精准卡位、强强联合,揭秘“机器人Tier1”之路
机器人企业密集融资,宇树完成IPO辅导备案,都印证着赛道资本化与产业化进程的加速。
在这一节点上,市场关注点已经转向产业落地和产业链细分价值挖掘。比如,高盛在今年的报告中提到,现阶段最佳的投资机会仍在供应链零部件企业。那么,产业链各环节价值如何分配?哪些企业具备长期价值,能在未来的产业格局中占据核心地位?
目前来看,这个问题的答案越来越清晰。在机器人产业化初期阶段,兼具深厚技术背景与前瞻性供应链布局的企业已在起跑线上占据先机。
道理很简单。一方面,在智能时代的底层技术上积累深厚的企业,往往也具备精准的市场卡位能力。
比如,辅助驾驶与具身智能的技术与场景共通性,成为知行科技精准切入机器人高价值环节的天然跳板。
不到一年时间,知行科技凭借着自身在感知算法、供应链管控及规模化制造上的积累,并购擅长智能一体化关节的“小工匠机器人”,从关节方面进入机器人市场,一举抓住了机器人本体中价值量最大的环节,并向着高效定制化机械臂与中央域控制器等其他核心部件研发加速前进。
图:使用智能一体化关节的自研机械臂
如今,知行科技通过合作,向市场展示了公司已将业务拓展至具身智能主控制器这一领域。据高盛预测,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或达1540亿美元,其中控制器占比约20%-30%。
持续扩大对高价值核心零部件的布局,代表着知行科技成为“智驾+机器人Tier1”的野心。公司从汽车Tier1到机器人赛道的关键卡位,也在当前港股机器人板块中构成了稀缺价值。
另一方面,擅于前瞻性供应链布局的企业,也逐渐显现出产业资源优势和创新精神。
此次知行科技与地瓜机器人的合作,本质是前者与地瓜机器人母公司地平线机器人长期战略合作的深化。这揭示了知行科技作为汽车Tier1企业在智能汽车产业上下游的生态积累和行业影响力。
基于这种资源优势,知行科技与地瓜机器人“强强联合”,在核心零部件领域打造软硬一体的领先方案。这透露出头部企业正试图通过协作,整合分散的技术能力,减少行业内低效的“重复造轮子”。这种合作模式成功推广,将显著降低全行业的研发门槛和成本,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工业、服务等场景的规模化应用落地。
更深层次看,合作也意味着,汽车Tier1和芯片公司的技术积累,正加速向机器人领域迁移。
这也是中国制造的大势。知行科技这样从汽车到机器人,大力押注智能科技前沿赛道的举动,无疑是为了抓住未来十年乃至三十年最大的时代红利。
瞄准万亿产业升级红利,创新型企业将成时代赢家
今年以来,国内科技公司们或高频投资或主动进军机器人赛道,决心源于对一场万亿级产业升级红利的共识。
以自动驾驶、生成式AI为鉴,特斯拉FSD、英伟达CUDA分别创造了两家万亿市值公司,验证了智能技术的颠覆性价值。而具身智能赛道未来潜力不低于新能源汽车,孕育下一个“特斯拉”量级的巨头是大概率事件。
从美国总统特朗普出席“赢得AI竞赛”活动,到谷歌、特斯拉、英伟达等美股科技巨头写在财报中的“AI+机器人”野心,都预示着一场决定未来数十年全球产业格局的变革正在上演。
在这场产业变革中,中国供应链企业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运营着全球数一数二的供应链体系,既有强大的制造业创新能力支撑,也有产业升级的广阔市场需求。据摩根士丹利分析师预计,到2028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将增长至1080亿美元,四年内实现翻倍。
图源:《China's Emerging Frontiers: Robotics Unleashed, A New Era》
然而,决定中国能否从“机器人大国”迈向“机器人强国”的关键,在于产业链生态的构建。
正如高盛对比中美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的竞争态势,提出“中国靠零部件制造崛起”的观点。知行科技与地瓜的合作,是国内产业“补链强链”的一个缩影。
主控制器作为具身智能的“绝对C位”,长期依赖X86+AI芯片组合方案。而知行科技和地瓜机器人打造的iRC100,瞄准了单SoC国产替代。这标志中国企业在核心部件自主化上迈出关键一步,逐步提高自身在全球机器人产业价值链的地位。
长远来看,中国要巩固并提升在全球机器人领域的核心地位,必然需要培育出顶级供应链巨头。而在知行科技“AI+汽车+机器人”的产业布局中,也不难看出中国头部供应链企业的雄心——打通创新链条,构建一个以智能技术深度驱动经济社会运转的新生态,并以此成为时代中的赢家。
眼下正是机器人产业链的“CUDA时刻”。就像当年人工智能方兴未艾, 这场产业投资的狂欢中,最终胜出的,必将是那些能立足自身禀赋,前瞻卡位核心环节,并具备强大生态整合能力的企业。它们不仅正在给机器人造“大脑”和“身体”,更在重新定义智能时代的全球产业链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