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啊,我是老陈。最近看到一个挺有意思的新闻,印度那边开始有点慌了,富士康印度工厂300多名中国工程师集体回国了,这事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我想跟大家聊聊这件事背后的故事。
你们想想,那些中国工程师带走的不仅仅是技术图纸,更重要的是他们脑子里装着的2000多条Bug修复记录,100多版设备改进经验。这些东西能写成教科书吗?很难。
这300多名中国工程师一走,富士康印度工厂的产能直接从每天22万部手机掉到了13万部,次品率从3%飙升到12% 。什么概念?就是原来100个产品里坏3个,现在坏12个。
印度电子与半导体协会的报告显示, 到2025年7月底,已有817名中国工程师办理了离境手续,比去年同期猛增430% 。这个增长幅度,用“井喷”来形容都不过分。
印度理工学院的调研很有意思:76%的印度实习生把中国工程师当成“事实导师”,没了导师,72%的学生在独立操作时就“卡壳”了。这说明 中国工程师在现代制造业中地位举足轻重 。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印度政府一直在推“本土化”政策,要求企业雇佣更多印度本地员工。但问题是,技术传承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
中国工程师在印度的处境也越来越尴尬。签证政策收紧,工作环境变化,甚至有些人还面临安全风险。换作是你,还愿意继续待下去吗?
国内的机会也在增加。新能源、半导体这些行业发展得如火如荼,薪酬待遇也在提升。相比之下,在印度工作的吸引力自然就下降了。
这波离职潮对印度的冲击不小。 那些离开的中国工程师,带走的不仅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经验 。
技术可以写在图纸上,但经验是刻在脑子里的。比如一台设备出了故障,有经验的工程师能在48小时内搞定,没经验的可能5天都解决不了。这种差距,短时间内很难弥补。
印度电子产业协会已经公开警告政府: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 印度今年320亿美元的智能手机出口目标很可能实现不了 。
这次事件让印度有点慌,推出了“快车道签证”等补救措施,但正如业内人士所说:“敲门声晚了一拍”。信任一旦破裂,修复起来就很困难了。
过去18个月,印度的投资环境确实让人担忧。亚马逊、沃尔玛、迪士尼等美资企业已经在印度累计缩减了12亿美元的新投资。中国对印度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更是下降了48%,而同期对越南、墨西哥的投资分别增长了23%和31%。
这对我们国家来说其实是好事,这些回国的工程师带着丰富的国际经验,正好赶上我们国家新能源、半导体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期。他们的经验和技能在国内会得到更好的发挥空间。
而且这也提醒我们,在全球化的今天, 人才竞争已经成为国家竞争的核心 。我们要更加重视教育,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今天的话题就分享到这里,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