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今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第3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上,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原创图书《人工智能心电图》《胃癌手术学:诊疗规范与操作指南》均实现了版权输出,将国内西医领域的前沿科技成果成功输出海外,让国外医学界了解中国医生的智慧和实力,提升中国医疗技术的国际影响力。
版权引进到成功输出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副总编辑白玖芳告诉记者:“我们引进医学图书千余种,树立了‘天津科翻’引进版医学图书的品牌,也积累了很多知名、权威的专家,出版的图书以优秀的出版品质和高端的学术价值多次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等。依据这些优质专家,我们推出了不少原创图书。特别是原创图书《人工智能心电图》《胃癌手术学:诊疗规范与操作指南》实现了版权输出。其中,《人工智能心电图》是我们首次与世界著名出版公司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合作,2023年实现了版权输出,在国外已经出版。”
从引进版权到输出版权,有这样的转变,源于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科翻)内外兼修的业务素养。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总编辑方艳告诉记者:“这几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对于本土前沿科技的出版项目有更大的倾斜。基于此,天津科翻这两年在版权引进的同时,加大了原创图书的开发力度,双向做好天津科翻的医学品牌。”
出版专著兼顾医疗科普
2024年12月,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进行了修订,对于医生做科普是个利好消息。在职称的评定,学术成果的认定上,科普活动均属于加分项,也因此鼓励了医生从事科普活动。掌握大量优质医学作者资源,借助国家政策调整的利好,天津科翻开始了从出版到科普讲座的服务式品牌创建。
方艳说:“医生做科普对于整个医疗领域,对于大众健康习惯的养成都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从去年10月份《枕边必备乳房健康手册》出版开始,本书主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齐立强与天津科翻等同仁一道,从北京出发,深入漠河、大庆、邯郸、深圳、济南、石家庄、天津等地,给女性朋友们开展普及乳房健康知识的讲座。在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召开期间,我们在重庆要做4场女性健康大讲堂公益行活动。至此,女性健康大讲堂公益行活动达到74场,成为医疗科普的成功案例。”
随着健康科普的足迹越走越宽,科普团队成员越来越多,更多的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普外科医生以及营养方面的专家加入进来,组成了“科普天团”,去跟大众分享更多领域的健康知识。潜移默化中,大众的健康素养得以提升,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渐养成。而这样的专业科普活动,会以系列的形式铺展开。
全民健康出版有为
从健康饮食到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们越来越注重身心健康。有需求就有回应,当下,在新媒体平台有大量医学健康相关的信息推送,其中就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很多不是专业的内容,对于大众会产生误导,让人不知道怎么去分辨。
作为权威、专业的地方科技类出版社,天津科翻结合国家对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战略规划,兼顾读者的需求和专业领域的科研需求,进行选题策划、图书出版,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广泛开展科普系列讲座活动。
方艳告诉记者:“结合‘一老一小’,我们在做两个产品线:老年科普的‘乐龄时光’,为老年朋友提供慢病管理、合理膳食、心理调适等方面的健康知识,主打快乐陪伴。青少年健康科普方面,结合青少年近视、肥胖以及心理健康等,打造青少年科学健身与健康成长系列图书。让孩子们认识肥胖是怎么形成的,体重如何去管理,如何从饮食、运动角度入手改善肥胖等问题。在日常的接触中我们发现,读者们对于健康知识需求是非常大的,像脊柱侧弯等带有普遍性的健康问题,这些都是我们进行选题策划和科普的重点。”
医生在出门诊的过程中,患者反复问的问题是大家比较关注的内容。天津科翻把这些共性的问题收集起来进行选题策划。健康科普比出版学术专著更难,需要将深奥的医学术语讲得通俗易懂。编辑也会做前期的调研,大家需求什么样的知识,有哪些共性的问题亟待解决。
这些年,中国的医疗水平在逐渐提升,很多研究已经达到了国际前沿水平。天津科翻致力于把国内前沿的医学科研内容打造成一系列医学专著。不仅做版权输出,而且在推动国内医疗科技发展方面都将发挥作用。医学专著在一些医疗资源有限的地区,可以起到规范性和指南性的作用,减少医疗的失误率,增加成功率。
结合医学专著进行的科普活动,对于图书的销售也有助益。方艳表示,一流的作者、精品的内容、精湛的制作,是年轻的医学工作者非常需要的工具书;针对读者而言,大众急需的科普知识通过分享会进行传播,同样可以带动图书的销售。
近两年,天津科翻结合医学专著进行科普活动百余场,科普知识惠及了线下观众万余人,线上辐射百余万人次。(津云新闻记者 吴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