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米、华为还在为AI眼镜的显示效果较劲时,阿里突然亮出了一张"无屏王牌"。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阿里巴巴首款自研AI眼镜——夸克AI眼镜完成研发亮相,这款没有屏幕的设备却搭载了通义千问大模型,用骨传导黑科技实现"动动嘴皮就能购物比价"的交互革命。科技巨头们争夺的"第四块屏幕",正在从显示技术竞赛转向更隐秘的生态暗战。
阿里夸克AI眼镜亮相:科技巨头的"百镜大战"新筹码
阿里此次发布的夸克AI眼镜采用无屏幕设计,与小米近期发布的AI眼镜方案类似,但核心差异在于深度整合了通义千问大模型和阿里生态。据现场演示,用户可通过语音指令直接调用高德导航、支付宝支付、淘宝比价等场景功能,这种"软件定义硬件"的思路明显区别于华为等厂商追求的AR显示技术路线。
硬件配置上,该产品采用高通AR1芯片+恒玄BES2800双芯片架构,索尼IMX681摄像头模组由立景提供,整机代工由立讯精密承接。这种配置在保证AI算力的同时,将功耗控制在10W以下,解决了同类产品普遍存在的续航焦虑。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总裁吴嘉在发布会强调,这是阿里"AIToC"战略从软件向硬件延伸的关键一步。
骨传导黑科技:解放双手的免唤醒交互革命
本地化轻量模型:隐私与效率的平衡术
这种"模块化AI"策略有效解决了两个痛点:一是避免健康数据等隐私信息上传云端,二是将大模型功耗从常规的25W压缩到8W左右。实测显示,在连续使用翻译功能2小时后,眼镜剩余电量仍保持62%,远超采用全量模型的竞品。
多模态交互逻辑:从比价到识物的生态闭环
阿里生态的协同优势在夸克AI眼镜上形成闭环。购物场景下,摄像头扫描商品包装后,OCR技术提取产品型号,自动调取淘宝历史价格曲线,最终通过骨传导耳机给出购买建议。整套流程耗时不到3秒,比手机操作快4倍以上。
大模型终端化的技术天花板
将通义千问这样的千亿参数模型塞进眼镜,阿里面临三重挑战。续航方面采用双芯片分工策略:恒玄BES2800处理基础功能,高通AR1专攻AI运算,使连续使用时间达到5.8小时;交互精度上开发了震动反馈确认机制,误触率控制在2%以下;成本控制则依赖索尼IMX681摄像头与立讯精密的量产能力,但初期定价仍可能突破3000元关口。
值得关注的是显示技术的取舍。放弃AR屏幕虽然降低了30%功耗,却也损失了可视化交互维度。阿里产品经理坦言,当前版本更适合作为手机辅助设备,完全独立使用的体验仍有提升空间。
眼镜里的AI未来:入口战争还是场景革命?
夸克AI眼镜的发布揭示了行业分化趋势:华为、小米代表的"硬件派"执着于光波导显示技术,追求虚拟与现实的无缝融合;阿里、字节跳动的"生态派"则用软件重构交互逻辑,让AI成为串联服务的隐形纽带。
这种差异本质上是对未来入口的争夺。当支付宝支付、高德导航、淘宝购物这些高频场景都能通过眼镜完成时,智能手机的中心地位或将被动摇。据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内部已将AI眼镜定位为"下一代搜索入口",这或许解释了为何由搜索业务负责人吴嘉亲自挂帅。眼镜里的AI战争,才刚刚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