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一部接着一部的国产影片接连上映,目前,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含预售)已突破47亿元。在影视制作领域,如何用科技让影视作品的画面更震撼,怎么让数字制作降本增效,也是业内人士不停探索的目标。
《流浪地球》《刺杀小说家》里看到的一些顶级电影特效都诞生在四川成都高新区天府长岛。
电影《独行月球》中的金刚鼠是一个完全的数字生物。除了需要制作正确的骨骼、正确的肌肉分布,还需要还原真实袋鼠的动作和表情,制作团队共用了1331个目标体去实现它的动作和表情。他们给金刚鼠做了大约五千万根毛发,不断修改材质和光线追踪参数,让它栩栩如生。
在成都这家影视园区,正在筹备制作《流浪地球3》的一些数字化特效镜头。据制作团队介绍《流浪地球3》将使用更前沿的虚拟拍摄、数字换龄、三维特效、AI等技术,让大家在光影中体验视觉盛宴。
在北京首钢园,这个“大光球”里面排布了数百台超高清相机,数万颗LED灯珠。数种光线颜色组合和各种光照强度,几乎可以还原影视拍摄中的全部光效场景。它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密度最高,照度最亮的光场重建系统。
在VR、XR、AI电影等影视场景中,常规对数字人的制作是动画师先进行角色设计,手动画出静态图,对真人通过可穿戴设备进行动作捕捉,模型动作不合适动画师逐帧手绘调整。而这个“大光球”中,人物不需要穿戴任何设备,通过捕获真人光线位置、颜色等信息,即可生成一个真实人物模型。
企业(光场)产品线负责人 刘博文:以前制作3D数字人,周期要在一个月以上,费用也都是几十万甚至百万级别的。现在使用这个技术,可以把制作周期缩短到一周甚至几天以内,制作成本至少降低了一半甚至更多。
(总台央视记者 于茜 李承泽 陶泽文 广东台 深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