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演习,不是动画,是真刀真枪干上去了。
凌晨三点,北京飞控中心灯火通明,屏幕上跳动的绿点叫北斗三号G7星。
它老了,燃料见底,原本准备退役。
结果中国航天人拎着“手术刀”上天,给它续了整整八年命。
这把手术刀,官方代号“实践二十五号”,外号“太空奶妈”。
它自己先蹦到3.6万公里高的地球同步轨道,再慢慢靠近G7星,距离近到连一块漆都没蹭掉。
随后伸出机械臂,七关节、七自由度,误差比头发丝细一万倍,直接给卫星加注1.3吨燃料。
你以为只是加油?
它还把卫星表面256块剥落的纳米隔热膜全打补丁,每片补丁厚度不到0.01毫米,贴完顺手把散热缝重新校准。
最后启动微推发动机,让卫星重新对准地球,信号强度瞬间拉满。
简单说,一颗原本油尽灯枯的老卫星,被活生生拉回满血再战十年。
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欧美卫星要是没燃料,只能放弃,让它变成太空垃圾。
中国倒好,直接开“4S店”上门保养。
外媒集体破防。
法新社标题:“中国机械臂能修卫星,也能抓卫星。”
美国“太空新闻”网站酸溜溜:这种能力“军民两用”,五角大楼需要警惕。
网友说,他们怕的不是维修,是怕被抓走。
更爽的在后面。
这次用的机械臂,跟空间站同款,平时搬货、转位、舱外巡检全包圆。
现在升级成“太空万能手”,能加油、能维修、还能剪太阳能板。
外媒一算,全球同步轨道卫星平均寿命延长五年,能省下上百亿美元。
而中国把这套技术打包,取名“太空4S站”。
未来计划公开接单:谁卫星没油、掉漆、迷路,都能预约上门服务。
消息一出,沙特、阿联酋直接发函预约,连欧洲航天局也悄悄打听价目表。
十年前,美国对华封锁机械臂技术,图纸一片都不给看。
十年后,中国机械臂在太空给人“做手术”,顺带把封锁线撕成碎纸。
网友一句话总结:当年你对我爱答不理,今天你高攀不起。
有人担心,这技术会不会泄密?
航天工程师一句话怼回去:核心算法在地面写完,机械臂只是执行,代码连自家工程师都得分段授权,外人想看?门都没有。
凌晨五点,飞控大厅鼓掌三分钟。
屏幕上的G7星信号稳定,寿命延长,成本却只花了重新发射的十分之一。
旁边年轻工程师啃着面包说:“下次争取把手术时间压缩到三小时以内。”
三十年前,中国卫星上天靠进口零件。
二十年前,中国申请加入国际空间站被拒之门外。
现在,中国人在3.6万公里高空给卫星做微创手术,顺手把国际规则改写。
有人问我民族自豪感从哪里来?
就从这四点钟的飞控大厅里来。
灯火通明,键盘噼啪,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航天人,把不可能变成日常。
下一次,他们还要给月球站加油,给火星车换轮胎。
西方想追?先排队。
毕竟,中国航天人的字典里,没有“做不到”,只有“下次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