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开幕首日,阿里巴巴正式发布了首款自研AI眼镜——夸克AI眼镜,标志着其在AI硬件领域的正式布局。这款眼镜不仅融合了阿里系的通义千问大模型与夸克AI能力,还支持支付宝、高德地图、淘宝比价、飞猪商旅提醒等丰富场景,成为阿里“AI to C”战略的重要延伸。
从产品设计来看,夸克AI眼镜采用了双镜片结构,分别展示导航和AI相机功能。左侧镜片可实现高德地图的近眼导航,右侧则快速切换至AI相机界面,模拟实拍画面与实时识别功能。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AI眼镜在多模态交互上的潜力,也展示了其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落地能力。
据阿里巴巴智能信息事业群终端业务负责人宋刚透露,夸克AI眼镜的研发工作已经完成,预计将在年内正式发布。目前,该产品尚未公布最终定价,但根据行业预测,AI眼镜的市场规模将在2024年达到45亿元,并在2030年增长至5340亿元。这一数字表明,AI眼镜不仅是消费电子的新风口,更是未来人机交互的重要入口。
然而,AI眼镜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续航问题是当前制约AI眼镜普及的关键因素之一。以Meta眼镜为例,其电池容量仅为154mAh,仅能支持3分钟的视频录制,即使不录制视频,也难以支撑半天的使用。其次,信息反馈速度和嘈杂环境下的音质表现也是用户关注的重点。此外,大多数AI眼镜仍需依赖手机完成复杂操作,尚未完全脱离手机实现独立运行。
尽管如此,AI眼镜的市场潜力依然巨大。闪极推出的AI拍拍镜,作为国内首款量产AI拍摄眼镜,仅预售24小时便全面售罄,售价1499元,首批5万台共创版仅999元。这一现象表明,消费者对AI眼镜的接受度正在迅速提升,市场对这一新兴产品的热情远超预期。
阿里巴巴此次推出夸克AI眼镜,不仅是在“百镜大战”中的一次重要布局,更是其构建“后手机时代”随身AI助手的重要一步。通过将通义千问、支付宝、高德地图等阿里生态资源整合到眼镜中,夸克AI眼镜有望成为用户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智能助手。
随着更多厂商加入这一赛道,AI眼镜的未来将更加值得期待。但同时,技术瓶颈的突破、用户体验的优化以及生态系统的完善,将是决定其能否真正走向普及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