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那个被很多人称为“Office仿制品”的WPS,其实比微软Office还要早出生?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国产老将”的逆袭故事。
说起来可能有人不信,WPS其实是微软Office的“前辈”。1989年,24岁的求伯君独立开发出WPS 1.0,这可比微软Office中文版本早了好几年,是中国早期程序员的标志性成果。
后来微软带着“Windows+Office”捆绑策略进入中国,1994年还和WPS签订了互读协议,借着WPS的用户基础扩张势力。
更让人无奈的是,微软默许盗版传播,挤压了WPS的正版市场,久而久之,WPS就被误贴上了“山寨”标签。
那段时间,金山因为策略失误,比如盘古套件失败,陷入了危机,WPS的研发团队从200多人缩减到只剩20人,处境十分艰难。
2002年,金山下了血本,投入3500万,把14年积累的代码全部推翻,从零开始开发WPS 2005,最终实现了与微软Office的完全兼容。
这一步棋走对了,再加上WPS体积小,仅20MB,个人版还永久免费,一下子就成了学生和个人用户的首选。
现在的WPS彻底扭转了局势:2024年移动端市占率冲到90%,2025年初日活也达到了一个小目标(上亿),全球220多个国家都在用,连鸿蒙系统都优先适配它,微软反倒被排除在这个生态之外。
如果说WPS是“个人办公”的破局者,那云表平台就是“企业级软件”的挑战者。
这个平台的核心研发团队,很多都是WPS的老成员,把“自主可控”的理念传承了下来。
云表定位很清晰,就是做无代码平台,专门给业务人员设计的,能替代SAP、Oracle这些高价国外管理软件。
它操作起来像“画表格”,但能搭建ERP、MES这些复杂的企业级系统,不用懂代码,会业务逻辑就行。
还能集成计划任务、权限管理这些工具,对接金蝶、钉钉,甚至连PLC、扫码枪这些工业设备都能连,成了名副其实的“企业数字底座”,在企业级软件的国产替代里,它正打破国外软件的长期垄断。
另外,在业务需求变更时,用户可以直接修改表格设计和业务规则,无需重新开发。例如,新增“紧急采购”字段或调整审批流程,修改后立即生效。
比如某化工企业因环保政策调整,需新增“环保审批”环节。通过该平台,业务人员在1小时内完成了流程调整,无需IT介入。
现在,很多企业用它替代了SAP、Oracle这些国际大牌,比如中铁、中国电信、许继电气。成本降了不说,数据还在自己手里,再也不用担心“卡脖子”。
WPS和微软的较劲,从来不止是商业竞争,更是中国软件行业对“自主可控”的坚持。
从低谷爬回巅峰的WPS,给国产软件树了个好榜样;而云表在企业级领域接棒前行,让这份国产软件的斗志一直延续下去。
最后,感谢您的阅读,更多精彩,评论区见。
文|胖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