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1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人类与这种狡猾病毒的较量已持续40余年。科学家们不断升级“武器库”:从最初的“鸡尾酒疗法”,到2024年,一款名为Lenacapavir的“防艾神针”引发轰动——临床试验显示其预防效果接近100%,让“终结艾滋病”的曙光似乎触手可及。就在公众为此欢欣鼓舞时,一个科学争议浮出水面:既然有了近乎完美的新药,耗资巨大的艾滋病疫苗研发是否还有必要?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医学前沿》近期发布的综述文章,通过分析全球临床试验数据给出了明确结论——新药固然重要,但疫苗研发绝不能停[1]。
长效药:半年一针的防护盾
Lenacapavir是首个通过干扰HIV病毒衣壳实现预防的药物。它像精准的“病毒拆弹专家”,能阻断病毒复制关键步骤(如阻止病毒组装和释放)。与传统每日口服药相比,只需每半年皮下注射一次,预防依从性大幅提升。根据2024年一项涉及5300多人的大型临床试验数据,在持续使用该药物的受试群体中,实现了惊人的“零感染”。作为对照,两种传统口服预防方案:F/TAF组合(恩曲他滨/丙酚替诺福韦)组感染率为每百人年2.02例,F/TDF组合(恩曲他滨/替诺福韦酯)组则为1.69例,这为终结HIV传播带来了新的曙光[2]。
但这一突破性药物仍有局限:年费用高达2-4万美元,中低收入国家难以普及;需终身定期注射,无法训练免疫系统自主防御;过度依赖可能引发风险补偿行为(如减少使用安全套),增加其他性病传播风险;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对衣壳靶点产生耐药的HIV毒株的出现和流行将削弱甚至抵消其预防效果[1,3]。
疫苗:激活人体的“杀毒软件”
如果说药物是外置的“防护盾”,疫苗就是激活人体自带的“杀毒系统”。它能诱导产生多靶点抗体和T细胞免疫,即便病毒变异也能实现交叉保护,这正是终结疫情的关键。
在国际疫苗研发史上,泰国RV144 临床试验具有里程碑意义。该研究首次证实了艾滋病疫苗的有效性,由Vaxgen公司的AIDSVAX® B/E gp120蛋白疫苗和Aventis Pasteur公司的重组金丝雀痘病毒ALVAC® 疫苗组成的联合方案,在低风险人群中实现了31.2%的保护率,是首个显示有保护效果的艾滋病疫苗[4]。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防中心与国药中生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DNA-天坛痘苗复合型艾滋病疫苗[5],是不同于RV144的复制型载体疫苗,已在北京和杭州完成了IIa期临床试验,计划在未来1-2年内开展多中心IIb/III 期临床试验以验证疫苗的保护效果。
图1. 实现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的目标亟需创新策略[1]
图注说明:PrEP:暴露前预防(Pre-exposure prophylaxis);ART: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PEP: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终结疫情的路标
人类40年抗艾史揭示:药物是控制疫情的“急救包”,疫苗才是根治的“解药”。当Lenacapavir接近被动防御极限,突破医学届的“登月工程”-艾滋病疫苗仍是终结疫情的终极武器。
(中国疾控艾防中心 张俊杰)
参考文献:
[1] Sun C, Li L, Li P, et al. Long-acting lenacapavir is a breakthrough for preventing HIV infection, but HIV vaccine research must continue[J]. Frontiers of Medicine, 2025. https://doi.org/10.1007/s11684-025-1137-3
[2] Bekker L G, Das M, Abdool Karim Q, et al. Twice-yearly lenacapavir or daily F/TAF for HIV prevention in cisgender women[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4, 391(13): 1179-1192.
[3] Jatt L P, Mgodi N M, Buchbinder S P, et al. An HIV Vaccine in the Era of Twice-Yearly Lenacapavir for PrEP—Essential or Irrelevant?[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5.
[4] Rerks-Ngarm S, Pitisuttithum P, Nitayaphan S, et al. Vaccination with ALVAC and AIDSVAX to prevent HIV-1 infection in Thailand[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9, 361(23): 2209-2220.
[5] Shao Y, Liu Y, Hao Y, et al. China CDC’s HIV/AIDS Vaccine Efforts, from Basic Research to Clinical Studies[J]. China CDC Weekly, 2025, 2(48): 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