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重大战略方向,美的将持续加强原创式创新的投入。”近日,高端重载机器人全国重点实验室(美的蓝橙实验室)副主任、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主任奚伟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详细阐述了美的人形机器人在技术研发、市场应用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与未来规划。
上证报今日霍州讯(林玉莲 记者 孙小程)日前,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在上海举行,美的家用人形机器人迎来全球首秀。作为国内家电行业龙头企业,美的于2024年成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整机方面布局了类人形、全人形以及超人形3个机器人平台。
“对于重大战略方向,美的将持续加强原创式创新的投入。”近日,高端重载机器人全国重点实验室(美的蓝橙实验室)副主任、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主任奚伟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详细阐述了美的人形机器人在技术研发、市场应用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与未来规划。
奚伟表示,人形机器人产业具备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和可观的市场容量,发展潜力显著。美的坚持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以工厂为主要应用方向,同时,积极探索在家庭和商业领域的应用场景。在量产计划方面,明年预计是关键拐点。
坚持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
2025年,美的在人形机器人方面的布局动作频繁。在硬件方面,美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开始着手核心关节、传感器、手、仿生臂、腿等核心部件的技术研发。在软件方面,该创新中心也在逐步构建和完善机器人技能学习平台。
美的长期深耕核心部件研发,在关节模组方面,美的在高功率密度电机设计,如扁线电机、磁性材料、拓扑结构优化等方面具有强技术储备。在减速机领域,极亚精机具备全系列谐波减速机的设计与生产能力。
此外,美的还自主研发了集成度更高的扭矩传感器和编码器,并配备高性能驱动系统。“这些技术优势使机器人的关节模组具备240Nm/kg的功率密度,并实现了更实时的动态响应。”奚伟说。
在公司布局的3款产品中,奚伟进一步介绍,类人形和全人形属于通用人形机器人平台,全人形X系列1代的整机设计已经完成,仍在内部技术研发阶段,预计明年开始尝试应用验证。超人形U系列机器人则从应用场景出发,突破现有通用人形机器人形态的产品创新,目前,还处于概念设计和验证阶段。
坚持技术自研被美的视为未来长久发展奠定基础。奚伟表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较长,市场机会巨大,“美的对于重大战略方向持续加强原创式创新的投入”。
在后续节奏上,奚伟透露,今年的重点工作还是在整机迭代和应用验证,产品的量产计划在明年会更清晰。公司积极探索和业界AI公司展开合作,已与紫东太初初步达成了联合成立实体公司的合作意向。
打通工厂“最后一公里”
从当前产业的落地趋势来看,人形机器人下一阶段的市场化应用场景有哪些?
针对这一问题,在奚伟看来,场景应用应遵循“三步走”路径:从智能制造应用,到商用服务,再到家庭服务。人形机器人是家电的终极目标,但目前美的仍然是以工厂应用作为主要方向,也在积极尝试商用服务。
不过,就家用和工业场景而言,家庭场景复杂度更高,对泛化能力的挑战较大,主要考验的是机器人推理决策能力、柔性操作能力;工业场景相对结构化,要求机器人能精细操作,这也正是美的先从智能工厂场景入手的原因。
奚伟介绍,在智能家居方面,美的正在探索人形机器人在4个典型场景的应用:收纳、清洁、洗衣、做饭。“这些场景中,大部分家电都有可能和人形机器人结合,比如洗衣机、烘干机、冰箱、洗碗机等。”
“人形机器人和家电不是替代关系,通过建立人形机器人与智能家电的有机结合,会更有助于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场景。人形机器人作为未来家电的新物种,可以实现全方位的主动服务。”奚伟补充道。
在工业场景方面,今年5月,美的自研工业用人形机器人“美罗”已在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部署应用。
“美的智能工厂自动化程度好,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美的黑灯工厂的最后一英里解决方案。”奚伟说,“美罗”的应用场景包括注塑件拌匀、3D质检、巡检、设备运维等。当下,美的也正在开展零部件上料、装配等后续应用的研发。
在跟进国内产业进展时,奚伟观察到,国内企业今年在整机设计、核心部件及产业链发展方面进步巨大。比如关节方面功率密度不断提升,整机轻量化设计也在快速进步,产业链的硬件核心部件达到100%国产化,AI与决策能力也在不断进化。
不过,人形机器人尚不能在复杂环境下完成操作,离实际应用还有一定距离。奚伟研判,目前,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还在早期阶段,成本会随着工业链的成熟快速下降。“预计明年成本会进一步下降,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将实现规模化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