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淮安移动与淮阴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达成“病虫智能监测设备采购项目”合作,通过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当地农业病虫防治从传统人工模式向数智化精准防控升级,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项目筹备阶段,淮安移动组建了由农业技术顾问、通信工程师组成的专项团队,深入田间地头,采集土壤样本、作物生长数据等基础信息。最终结合淮阴区水稻、小麦等主粮作物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了涵盖监测、预警、防治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其中核心部署的昆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实现了病虫害监测的全流程智能化。该系统硬件配置专业可靠,诱捕器创新设计反向三漏斗结构,能有效防止飞蛾类害虫逃逸;搭载的双计数系统通过上下集虫器各设三层4对红外计数装置,害虫经过时蜂鸣器即时响应,间隔不足1秒即完成计数。
在智能分析层面,系统可精准识别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大螟、斜纹夜蛾等20余种主要害虫,支持按害虫类别、地理区域筛选统计累计总数、平均数,生成趋势图和占比图,配合AI图像识别技术,整体识别准确率超95%,彻底解决传统人工巡查漏检误判的痛点。针对用户需求,系统开发了手机APP,农户可随时查看实时数据与历史记录;设备还具备定位导航、诱芯到期提醒及非正常工作预警功能,让田间管理更高效。
项目创新性引入大数据动态预警模型,如同为农田装上“天气预报系统”。通过融合气象、土壤、作物生长周期等多源数据,不仅可提前48小时预测病虫害扩散趋势,更能借助系统预测未来2个月诱虫量及次代幼虫发生动态,包括卵期、一龄幼虫期等关键阶段,推送精准到地块的防治建议。这种精准防控模式彻底改变了过去“见虫就打药、打药靠经验”的粗放式管理,使防控策略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农药使用量预计减少30%以上,同时将防治窗口期把握精度提升至小时级。
此次合作是淮安移动响应国家“数字乡村”战略的生动实践,通过整合通信基础设施与农业专业技术,不仅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数智化植保模板,更推动当地农业生产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跨越。未来,淮安移动将持续深化农业大数据、AI预警模型等技术应用,助力更多农业经营主体实现“降本、增效、提质”,为淮安农业现代化提供“数智引擎”。
(刘娟、李佳莉,来源:淮安移动)